2017年2月,武汉爱尔眼科对王某某进行人工晶体安装过程中,因为人工晶体大小不合适造成王某某眼部出血,又因事故发生后院方的后续准备不充足,手术从1个小时延长至6个小时,最终造成王某某左眼失明,法院判定结果为:院方医疗过失参与度60%—90%。
2018年,刘某在葫芦岛爱尔眼科实施左眼行玻切手术,因院方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刘某视网膜脱离,最终造成刘某左眼失明,法院判定结果:爱尔眼科医疗活动构成四级医疗事故......
安全类有两大法则,墨菲定律和海恩法则,两者共同阐释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如果一件事有变坏的可能,我们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它。
医疗事故无法避免,但却可以预防。“75”只是个冰冷冷的数字,但对患者来说却关乎一生,切勿把偶然变成必然,否则患者的光明何在?
扩张的爱尔眼科:规模化与精细化的天然对立
爱尔眼科的医疗事故能引起大范围的关注,除了抗“疫”医生艾芬的曝光外,或许爱尔眼科的运作方式,也让外界对其能否尽量避免医疗事故有很大的疑问。
据《国民视觉健康》统计,我国2020年近视人口约7亿人,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25%、70%、85%,近视率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据中华医学会数据统计,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
庞大的患者数量意味着庞大的医疗需求,然而眼科需要高度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和其他专科相比,眼科对专业设备的依赖程度极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
对于综合类的公立医院来说,相对于其他科室,眼科的投入过大,不利于医院的整体健康发展。故,眼科长期处于边缘科室。而私立医院却可以通过资本的融资配备先进的设备,然后通过规模化和营销增加客源等方式,摊薄成本。
庞大的患者数量以及相对空白的眼科市场,给了私立医院快速扩张的机遇。眼科领域成为了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眼科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下迅速扩张。爱尔眼科凭借先并购再收购的“体外孵化”模式迅速跑出,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被称为“眼科茅台”。
然而随着爱尔眼科规模的急速扩长,医疗纠纷也随之增加。
上市公司能够迅速规模化,对于资本而言是好事。但是对于C端用户来说,过快的规模化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合格医生数量不足,以及精细化管理上的不到位的问题。
培育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医生都在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规模的快速扩张,机构规模增速过快,但相关人才缺失,呈现出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形态。如果采用不合格的医生,对医生培训不到位的情况下,医疗诊断与治疗方式也极易形成标准化、流程化。
标准化和流程化并非贬义词,这在成熟的行业中很常见。然而,当下的眼科治疗真的已经如此成熟了吗?公立医院眼科相对边缘化可不只是单纯因为设备昂贵。每个人在医疗上的需求不同,不同于发烧感冒有大致的规律且弥补成本低,眼部是人体的敏感部位,以“流水线”的方式治疗特殊个体时,很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管理缺失在医疗行业中是致命缺陷,可能会导致医疗事故增加的风险,其后果对于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
在抗“疫”医生艾芬和爱尔眼科前员工的控诉中,都表示爱尔眼科对自己使用的治疗方式并不是最佳方案。在二人的推测中,爱尔眼科这么做的原因除了为了客单价最大化外,还有检查不全面就妄下定论的缘故。
如果两人推测无误,那么爱尔眼科就可能存在过度医疗和流程化诊治的嫌疑,从而造成特殊个体发生医疗事故。
在对艾芬医生对爱尔眼科的控诉中,爱尔眼科为了赚更多的钱,为其选择了花销更贵的白内障治疗,而不是进行价格更低的视网膜激光手术。
事情闹了如此之久,但爱尔眼科至今还未对其进行回应。不过,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医生属于权威,患者个人的客观推测参考意见并不大,所以在增加“客单价”上的,没有权威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充分调查,并不能就此对爱尔眼科进行指责。
但爱尔眼科在产品价格上确实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发生。据中国江西网报道,爱尔眼科曾因虚构原价欺诈顾客被湖北相关部门点名批评。
资本是逐利的,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医疗作为一个投资周期相对较长的行业,过快规模化的同时又要保证上市公司业绩稳定高速增长,又将C端患者的利益置身于何地?
人不等同于商品,资本圈惯用的逻辑或许并不百分百适合于医疗行业。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不能改变医院本身的定义:即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而非本末倒置,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之一,把人的生命安全“等价”于商品的资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