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只有P30和堪比专业设备的拍照黑科技,在企业级市场上的通信技术是华为的老底子,也是它的技术源泉。
在华为的智能城市规划中,城市被当作“生命体”,而它要做的,是覆盖整个躯体的“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托于华为在多种技术上的创新与积累,华为称要“向下兼容多种终端,向上支撑各种应用。”
与此同时,华为对外十分强调其“业界少有能提供云、管、端协同的ICT解决方案的厂商”,可见华为的“神经系统”玩法某种程度上是信息化系统的一种升级。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是电信服务、信息服务、IT服务及应用的有机结合)解决方案,也与华为对自己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黑土地”定位相符合。
而这,就是以IT信息系统为切入口在做智能城市。可见,即便是做智能城市,平台也难逃自己的旧有“印记”。
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来,除了上述三家平台,少有听到其他智能城市建设者的声音,其原因可能不是它们声量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而是智能城市建设的“长木板”需求将它们隔绝在外,这么一大块肥肉,实在是没办法挤进来吃一口。
代表中国AI技术高度,智能城市三大玩家有竞争更有合作
中国人工智能与美国并驾齐驱,除了阿里、百度、华为之类的企业推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践场景的丰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数据反馈与算法优化空间。
到了与人工智能高度相关的智能城市这里,这个逻辑一脉相承。
14亿人口催生了大量GDP过千亿,或者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它们原本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智能城市业务的待开发市场,加上“智能+”被升级为国家战略后,无论是地方主政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城市的建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是政府重视、互联网公司推进、普通用户支持、庞大市场空间四重因素的结果,智能城市具备与此相同的外部条件,只不过它更宏观更系统。
场景大,数据量大,各界支持,智能城市无疑将代表中国AI技术应用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领先全球、对外输出也在预期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阿里、百度、华为三大玩家除了各自在围绕自己的“长木板”运营,也具备了相互合作的客观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件国家层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家都不可能完全吃下。
基础信息系统、商业运营、AI与大数据技术……这些“长木板”之间原本就不是互斥的,有相互合作的空间,王路在采访中就表示,百度在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就与华为有过合作。
反过来,要成为智能城市建设的综合平台,没有“长木板”的玩家已经没有入局可能。市场终将呈现阿里、百度、华为三大平台(各自带领合作伙伴生态)既竞争又合作的格局。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砍柴网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虎嗅、36kr、界面、铅笔道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现为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