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今年6月,方老板的新店,家居卖了19万元,家电卖了210万元,月销售额甚至赶上周边店的年销售额。
与家居类似的新赛道,还有“快修”。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存量15亿部,换机周期拉长到32个月,人均日使用时长5.7小时,高频的使用耗损带来大量维修刚需,年规模已过千亿元。
而维修行业收费乱,体验差,配件质量无保障,维修的即时性,隐私安全,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行业痛点多,规模大,正是机会所在。
15年行业“老兵”胡鹤,2020年仔细推敲了苏宁易购快修的业务模型、成本产出和竞争优劣势,决定加盟其中。
今年1月,他在合肥包河万达开了一家零售云快修店,在他看来:“服务流程和管理标准化上,苏宁易购快修比同行更加成熟,与它对接,就意味着同时拥有维修、回收、壳膜配件等三部分收入,营收和利润更有保障。”
这间12平米的店铺首月销售高达9.8万元,扣除房租、人工、物料等支出,当月净利1.6万元。至今该店保持着1.5-2万元/月的盈利水平。
可见,“土壤”好了,可以长出各种各样的“花”来,创新的人和模式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平台只需要适当地助攻,就能打破传统管理的规模不经济,收获价值创造的各种小确幸。
这一切,对于平台,是发展的稳定器,对于乡镇小店主,则是新旧裂变的加速器。
如今,苏宁易购引入战投,重组董事会,已经进入新时代。它如何破圈逆袭、脱胎换骨,就看零售云这条“鲶鱼”能否更给力。
按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的说法:“只要追求的目标恰如其分,那一切都会朝你走来,回报你的正确性。”昨天是历史,今天是开始,明天也可以什么都好使,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