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底监管下发通知,要求银行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另有部分地区还提到,2020年底之前,压降靠档计息类定存产品的余额至0,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在监管发声后,智能存款产品调整大幕拉开。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已有两家地方性银行相继传出清退智能存款产品的消息。其中一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产品调整公告前已经与客户做过沟通、推荐利率更合适的存款产品供客户自主选择;按监管政策要求已调整完成。另一家银行客服人员也介绍称,目前该行活期、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已经在5月15日全部清盘。
随着监管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管理力度的加强,智能存款作为典型的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正在逐渐退场。在于百程看来,在过去两年,互联网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为了扩大存款规模,纷纷通过互联网渠道推出分级靠档类的存款产品,一时间,这类产品和结构性存款成为热门的揽储利器,推出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大幅上升。不过,此类产品有高息揽储的嫌疑,规模扩散后将可能拉高整个银行负债端的利率成本。
从流动性、风险层面来说,这显然不符合监管提及的思路,如何降低负债成本与高息揽储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当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于百程进一步指出,银行建立存款优势,不能主要依赖高息,应该是更多通过科技和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提升产品体验,通过特色业务,挖掘政务、对公和高净值人群等的需求,将存款纳入整个业务体系,通盘考虑综合发展。
“在理财子公司的先后成立、各种智能存款清理、资产端最高利率上限压降的大背景下,预计保本类存款产品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未来重心或转向非保本权益类产品,比拼的是产品设计与投研能力。”苏筱芮说道。
在层层压力下,靠档计息类智能存款大势已去,但存量产品如果解决也有待商榷。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智能存款的新增方面,各方已经达成充分共识;但就存量如何处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争议。从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来看,客户无疑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具有强大信用背书的银行,通过具有保本性质的存款产品吸引客户,在利率、规则的突发调整面前,客户显然处于劣势与被动地位。
该人士建议,“对待此类产品的存量需要采取谨慎态度,如果继续执行原有合同并没有对银行本身的流动性造成较大风险,应当继续执行。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下部分银行确实在业务经营、利润获取方面遇到困难,而‘一刀切’宣布规则调整无疑于一条获取超额利润的‘捷径’,可能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氛围环境;二是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是机构的短视行为,对于机构建立长久口碑、行业影响力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这种损害波及人数多、金额规模大,可能还会产生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