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变相的从事金融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平台账户上留存的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现系统性问题或者平台跑路了,造成的损失会引发大范围的连锁问题。
央行之所以约谈这些企业,就是想要将这些企业纳入监管,进行正规化改造。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方便的做法就是自己购买一张支付牌照,不但拥有了支付业务许可,还能够保障整个支付体系在自身的生态系统内,像是之前京东、唯品会购买支付牌照,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随着互联网化在全行业的持续渗透,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各个行业的支付环节,和数字化的钱打交道。而我们国家的支付牌照是有限额的,最后后来的企业想要牌照,就得靠收购兼并这招了。这么多人想要,可谓一照难求,第三方支付牌照市场直接成为了卖方市场,不涨价才怪。
国内很多家知名的公司,支付业务都是依靠兼并支付公司收来的,包括京东、小米、平安和万达等。滴滴的4.3亿早就不是最恐怖的价格,如今一张支付牌照价格简直逆天,小米耗资6亿元收购了捷付睿通,宏磊股份甚至出资14亿元的天价收购了合力金融。
支付牌照还会继续上涨吗?
造成支付牌照成为如此香饽饽的状况,是供需状况造成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给。而从目前的监管层表态来看,监管部门也已经注意到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随着发展的需求,已经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资金存留状况,而如何解决平台的合规性问题,让风险可控,越来越迫切。
从监管层对新闻的回应来看,其实也是在侧面释放信息,正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经济观察报报道中的知情人士也称,“央行窗口指导并非是针对这几家企业,而是认为对这些企业现有的模式进行监管探路具有非常好的典型意义。如果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以后可以复制到同类监管场景中,甚至有可能对现行法规上进行相应的完善。”
像是蘑菇街就在和支付宝、几家大行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沟通合作,进行系统改造,解决合规性的问题。央行也在关注这些改造。如果说接入第三方有支付业务许可的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解决系统性风险问题,不排除央行会出手进行第二波的支付牌照发放。
当然,对于蘑菇街等平台来说,接入已有支付业务许可的第三方平台服务,其实也破坏了自身生态的完整性,所有的交易数据以及金融来往,用户构成等机密数据都将会被第三方机构掌握。如果实力足够资金充足,直接收购一张支付牌照或者推动央行发放新的支付牌照,将会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来看,短期内,在集中需求的推动下,支付牌照应该会进入下一轮的暴涨,360、携程现在都在积极的寻求收购支付牌照。但是,长期来看,动辄叫价数亿的支付牌照政策依赖性太高,一旦央行松口发放新牌照,现在的高价自然就没有了支撑。而目前互联网平台对支付业务许可需求越来越大,推动央行开放第六批支付牌照发放的可能也越来越大。
文/于斌 潮起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