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永葆情怀!”久不露面的刘强东在这特别的日子,发表了《致股东信》。
今年618,京东18岁。
一路走来,京东确实不容易。成立至今,京东集团的员工从38人增加到37万人,2020年收入超过7458亿元,服务5亿用户、数百万合作伙伴。
在《致股东信》里刘强东提到:“京东能有今天,离不开团队和员工的付出。企业对员工付出真心,员工才会用心服务客户,客户才能用信赖回馈企业。”
“京东的梦想是做一个敢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逐梦者。”
而回顾刘强东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
刘强东才是那个,真正能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人。
农村出身的刘强东能迎来这一天实属不易。
1974年,江苏省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未来让无数人在618掏空钱包的那个男人诞生了,以驾船为生的父母给他取名叫刘强东。
1992年,刘强东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捂着兜里东拼西凑出来的500块钱离开了美丽的水城宿迁,只身来到北京,这正是他成功开始的地方。
1993年,刘强东迷上了电脑编程,开始整日整夜的泡在机房学习编程,并通过为别的公司编辑管理系统来赚外快。
刘强东的商业头脑是与生俱来的,靠着自己各种打工、为别人编写程序赚来的外快和向家里借来的一些钱,大四时他在学校附近花20万盘下一个餐厅,此时他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打造一个餐饮帝国了。
不过,初来乍到的创业小白还是经验不足,生意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餐厅刚成立,财大气粗的刘老板就给每位员工发了块手表,安排了更好的单位公寓,每天保证两荤两素的员工餐,时不时的还让员工们喝点小酒。
不得不说,刘老板在对待员工这方面确实真诚的没话说。在这次的《致股东信》中刘强东也特别强调,企业对员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回报。
然而,当时的社会却并不像他想的那么单纯,餐厅的员工并没有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馈刘强东,而是利用他的信任变着法的贪钱,最后这家餐厅不得不以倒闭告终。
刘强东创业的第一次尝试算是失败了。
但刘强东的野心没这么快结束,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京东帝国。
毕业后的刘强东在外企工作了两年,又开始琢磨自己创业了。
1998年,刘强东怀揣1.2万元在中关村租下一个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碟,“京东商城”的前身诞生了,当时这个柜台起名为“京东多媒体”。到了2001年,短短3年的时间,刘强东已将“京东商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在全国开设了多家分公司,刘强东的个人财产也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
这对一个农村出身的小伙子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但是对刘强东来说却还不够!
就在刘强东想要参照美国和苏联的商业模式经营IT连锁店来扩大生意的时候,突如其来的SARS不但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还让他已有的生意一落千丈。加之顾及到员工的安全,刘强东索性关了所有的门店,开始琢磨起了另一条路子。
2003年,互联网刚刚普及中国,当时连BBS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刘强东在网上到处发广告贴来推销自己的网上商铺,想开始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不知道发了多少帖子,终于有一家论坛的创办人在他的帖子下这样回复:“京东我知道,这是唯一一个我在中关村买了三年光盘没有买到假货的公司。”正是这句话,在那天让刘强东成交了6笔生意。
线上营销并非权宜之策,SARS结束后,刘强东仍然坚持发展线上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正式上线。
不知是想赌一把还是当时就已经看穿了未来的消费趋势,2004年年底,刘强东下决心关闭所有线下门店,专心发展线上运营,这一决定让京东早早的在互联网界站稳了脚跟。
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同年,刘强东做出两大决定性战略决策,一是向全品类扩张,从只做3C产品转为一站式购物平台,二是决定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由此,京东开始了真正的蜕变。
创业以来的一切的经历让他明白,信息、资源的差异给每个人、每个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2009年35岁的刘强东再次入学,就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为自己又镀了一层金。2012年5月,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并位居榜首。
2015年对刘强东来说是风光无限的一年。不但抱得美人归,还受到了习大大的亲切接待,并在习大大与法国总统奥朗德的共同见证下与法孚集团首席执行官桑切斯就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体系项目签署合作意向书。同时与腾讯公司对外正式发布了“京腾计划”。
乡愁是永远过不去的坎。2016年1月,刘强东做客CCTV1《开讲啦》节目,道尽他对故乡宿迁的无限寄思,节目中与主持人撒贝宁共唱一曲《把根留住》,真挚动情的演唱感动全场。
2017年2月,刘强东夫妇为家乡宿迁捐赠过亿元人民币助力当地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
时至今日,京东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综合商品销售商,并且拥有最完善的物流体系。能将一个卖碟片小柜台发展至此,不得不承认,刘强东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