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员工的角度,去创业公司打工,也是被前途被愿景吸引,听说有大笔投资进来,听说明年要上市,都想热血一把。
一旦事与愿违,风云突变,就像从蜜月期掉进黑洞期。利益的撕扯,人性的纠缠,谁也好看不了。
2.
可是“寒冬”这事,隔些年就来一次。千禧年前后,互联网泡沫死了好多公司。2010年前后,互联网业又经历一次洗牌,好多拿到风投上市未遂的公司都死了。大浪淘沙后,互联网巨头生存下来了,且形成垄断,引领着商业模式。刚觉得衣食住行都进入3.0,割韭菜运动又开始了。
快递很方便吧,交社保,雇不起快递员了。网约车很方便吧,不安全,关门整改。电商很赚钱吧,强东出事了,马云退休了,微商代购要罚款了。
当你小心翼翼时,老板们也如履薄冰。当你降级消费时,老板们等待破产。
昨天随口问一句:你们的公司还好吗?
有回答刚把公司注销的,有回答利润下降40%的,有回答辞职的空位不再招人,一个萝卜两个坑的。整体形势一片不好。
加大监管力度,涨社保涨税,听起来是要向先进文明靠拢,为大体量的生存从长计议。可是投机主义生存法盛行的中国,这么一搞,怕是人人都觉无利可图。
那么等待大家的便是失业潮。
曾以“不规范”方式解决无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规范后只能压缩或取消。以廉价劳动力取胜的中国,人力成本一上涨,便是最大的“通货膨胀”。
会出现什么局面呢?一边短缺,一边过剩。短缺是“市场需求”造成的,大家巴不得24小时有人服务,什么都随叫随到。可是陌生人社会,服务要通过平台。一旦平台监管,想提供服务的人没资格,不能C2C了,那就成了过剩了。
公司上班族也一样,公司雇你的成本比以前高1/3了,为了维持成本,只能裁掉1/3,剩下的2/3为了求生,只能多干活,失业的1/3上哪另谋出路呢?
我10年前失业后,想换个公司占个坑,都没占上。很简单,他们考虑的是成本,我只要月薪1万,他们觉得1万可以雇2个干活的,那时还没有网红公司,也没有内容变现渠道,他们只当我是干活的。
所以当“寒冬”来临,你一个坑没占到,就可能失业很久,你上半年还年薪50万,下半年可能就得滚蛋。你以中产自居,贷款买了房买了车还生了二胎,以为50万年薪应付得了,还想着明年会涨到80万,一个变动,你就成了穷光蛋。你发现老同事,老朋友,也不敢给你介绍工作,月薪4999的应届毕业生培养培养就能用了,个税起征点以下能省则省,年薪50万的招进来,要是创造不了80万利润,等于老板倒贴你啊。不出几天,世态炎凉,你也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