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今年谁又能突出重围,替代华为与苹果有一战之力;又或者说,对于国产手机而言,在后智能手机时代,脱离内卷,与“自我”和解,可能才是品牌方新的“解药”。
后智能手机时代,没有“天花板”?
2021年国产手机的战争跟随着时光落幕。从2007年到2022年,15年光阴,全球手机行业已经从“低下限”的智能手机新时代,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新技术的落地、成熟与普及,带领着行业步入了“高下限”的后智能手机时代。
然而,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正是因为下限过高,才使得自身在最近的距离却难以触及行业的天花板。
曾经的智能手机新时代,似乎从任何的一个“点”突破,都能带动品牌与行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引领了一个新时代的,把音乐、拍照、智能、互联网、蓝牙与GPS导航等各种功能融为一体的诺基亚N95;又或者说,作为第一个将NPU集成到手机CPU中,使得手机拍摄功能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迎来了自己“口碑”时代的华为。
然而对于现在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在所普及产品已经趋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下,已经很难由“点”到“面”的进行突破与革新,都或多或少的陷入“同质化”的漩涡,难以“面面俱到”。
而且这种“同质化”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困境”上。
1.品牌价值不足。
在华为深陷芯片困境后,国产手机品牌纷纷走向“高端化”,尤其是去年一整年,小米、OPPO、vivo、荣耀在旗舰与次旗舰机型上纷纷瞄准定价高于600美元的高端市场,去获取更高的利润率与更高级的品牌形象。
然而,从一年“实战”来看,各大品牌战绩并不乐观,甚至有些厂家高端机型短期内价格“跳水”过于严重,反而蚕食了原本“高性价比”的形象,也伤害了第一批对其给予支持的消费者的感情。
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内手机厂商所发行高端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堆砌硬件,从芯片、摄影模组、到屏幕、扬声器和机身材质,却忽略了手机自身的流畅度与体验感才是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导向。
其次是,在消费者在有苹果、三星与华为做高端基准的对比下,很难接受以华而不实的“高配置”作为尝鲜的“品牌溢价”,自然就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评价”。
2.核心研发力不足
在“科技兴国”的当下,国产手机行业依旧被芯片“卡脖子”,国内手机厂商旗舰机的“噱头”大部分仍旧来自于自身的“供应链”,而与自身技术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