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之前对首汽约车印象不错,我也曾多次乘坐首汽约车,首汽约车主打在高端、专车、合规,司机上车问好,提示车内WiFi、询问车内温度是否合适、下车道别等,服务相对规范。
然而随着首汽约车连续出现开篇所讲的恶性事件,所谓的“品质出行”似乎有点变味了。
之前,首汽约车一直是自有车辆+自有司机,提供网约车服务的B2C模式,在该模式下,首汽长期处于成本高,不赚钱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5年,首汽约车营收777.53万元,净亏损5872.18万元;2016年营收3.78亿元,净亏损猛增至8.81亿元;2017年前4个月,首汽约车营收2.99亿元,净亏损4.5亿元。
营业收入越高,亏损就越多,而且没有好转的迹象。从这一点上来说,首汽约车现在的境况像极了曾经的易到。一开始是烧钱获得用户,典型的方式就是充反,充一百返五十,甚至充一百返一百。这种模式就是花钱买时间,最大的弊端是对资本持续投入和盈利要求很大,一旦经营不善出现持续盈利状况不佳的情况,就会引起投资方退出,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易到的问题在前几年已经充分爆发。过度的补贴让易到吸收了很多不属于高端定位的用户,减少补贴这些用户就不用了,为了账面数据好看以持续融资,易到只能维持补贴以吸引用户。然而资方也无法一直输送弹药,随着资金链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司机发现账户里面的钱无法提现了。
司机不能提现产生恐慌,不再出车,用户打不到车不再充值,易到的资金链进一步恶化。几经易手之后,不论是乐视还是后来接手的蕴韬资本,都没能拯救易到,反而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前几天有新闻报道称,蕴韬资本的老板温晓东卖掉自己的豪车筹措资金,供司机提现。
易到的经历已经充分说明了,自营加充返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从经营状况来看,首汽的状况和易到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情况不改善,首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易到。
到今年年初,首汽管理层终于意识到这种精英意识的纯粹高端产品难以为继,经营策略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了。4月初,有媒体报道,B2C模式的首汽约车准备进行两大经营战略改革:第一,鼓励原有的自营司机改为租赁承包;第二,大力开放社会自有车辆的司机加盟。
问题就出现在这两项变革中。从这两项改革来看,首汽为了改善经营状况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成本,扩大生产。
这意味着首汽要吸收大量的低成本司机提供服务,但目前在出行领域,司机是稀缺物资,大部分的运力都掌握在滴滴、美团等现有大平台上。首汽如果要扩大低成本运力,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首汽约车的改革方案中,将一改此前的自营模式,转而采用承包制,司机每月需要缴纳6600元车费,平台对每个订单抽成15%,其余归司机所有,同时油补实行阶梯制,手机费和车辆保养费由司机承担。相比之下,首汽订单少,补贴额度也开始下降,在改变经营模式之后,司机在首汽的收入还不如其他平台。
另一方面,因为高端产品的调性,首汽客单价高于行业水平,大量新司机转到首汽平台,接单量势必下滑,这使得多数中等和上等的司机不愿意从目前拉活的平台离开。
运力紧缺,公司又需要快速扩张,矛盾中是否动作大幅度变形的可能?在滴滴、美团等平台被淘汰或者接单量太少的人,来首汽平台试试运气,那这会使司机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之前易到的问题是大量乘客充值了几千元、几万元却得不到出行服务。现在首汽面临的问题则是大量用户充值了几千元、几万元,本来以为能获得高端服务,结果获得的服务可能还不如普通的快车。
首汽此前一直以“全合规”来宣传自身的安全性,但事实上,安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事前准入,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置。这说明首汽在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置阶段投入不到位,因此,首汽也出现过司机醉驾撞死五名环卫工人的恶劣事件。
当然我们得承认,首汽约车对经营策略进行调整是正确的。不管是美团打车的聚合模式,还是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的纯自营模式,我认为都只是网约车行业的一个过渡模式,当行业尘埃落定,最终的成熟模式,肯定还是C to C的自营模式,只有这样的模式能按照用户的需求全面的调动社会上的出行资源,从而达到司机和乘客的供需平衡。
但是再好的战略方针,遇到了二流甚至三流的运营策略也是无可奈何。目前首汽遇到的局面是,司机服务质量下降,之前冲着高端服务充值的用户心里不满意。加盟的司机冲着高收入来的,结果首汽为了降低成本,司机的收入没有保障,司机心里也不满意。平台本来想靠改革改善财务状况,结果财务状况还没太大改善,口碑却已经受损。如何改善这种被动的局面,可能会是首汽高层在近期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千万不要让现阶段跟着首汽的租赁公司、司机再经历一次跟着易到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