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主打内容简单与流程快速,或是宣传速度快,多长时间可以到账;或是号称利息低,多少天内免利息;再有就是说产品不需要任何抵押,只需要输入手机号即可借款。
第二类在特定场景下进行,以主角正在为资金苦恼时,身边人推荐贷款产品,或亲眼看到身边人使用借款产品后好奇询问。
第三类会显得特别“真诚”,打着将自己正在使用的优质产品分享的名义,或是特地说明贷款产品的使命是解决更多人资金难题,“不是为了赚钱”。
这些“改头换面”后的现金贷广告,在各大流量平台频频现身,将下沉市场特别是三四线年轻人作为目标客户,诱导着他们对贷款产生兴趣,输入手机号码,查询借款额度,再以各种优惠活动怂恿着他们享受一时借款的畅快,独自品尝过度或借贷消费后的苦果、
所谓的另类现金贷广告,就这样养肥了渴求新流量的现金贷平台、追逐更多利润的流量平台,唯独苦了没有借款需求、偿还能力不足、对欠款后果一无所知的年轻用户。
02
现金贷广告与流量平台一拍即合
现金贷广告大行其道,与其平台的目标客户下沉、加大线上获客力度密不可分。
早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就指出,规范整顿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突出问题。此后,不少金融机构、流量平台都收紧与平台的合作政策。
此后,现金贷行业的流量市场缺乏新鲜血液,急需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找到新的流量来源渠道,借助放款收入覆盖流量购买成本,从而解决流量告急的问题。同时,流量平台出于对利润的渴求,与现金贷平台一拍即合,开展线上投放合作。
一般来说,前期,现金贷广告投放时的获客成本低,用户质量高,借款成功率、复借率等指标表现良好;后期,随着更多平台涌入,流量平台地位上升,广告费用水涨船高,经受多轮借款洗礼的用户质量下降,广告投放效果有所下降。
此时,内容一般的广告难以培养用户的借款兴趣,越是毁三观的广告,越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套路”用户,让其在不经意间一步步走入借款陷阱。
去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专门就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发出提示,指出近期社会上仍有一些网贷机构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不实广告,其中涉嫌营销违规产品,宣传违规活动,提醒广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谨慎判断,防止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恰好在于不实广告的供给方—现金贷平台与流量平台,前者如何做好用户风险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将利率、偿还时间、风险等作为借款须知,保障用户知情权;后者如何慎终如始地重视内容把关,毫不松懈地打击误导性、片面性不实宣传,考验着企业的良心。
毕竟,见利忘义、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必然无法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