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英语流利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内的购买客用户分别问0.1百万、0.8百万和2.5百万。持续走高的内容付费率,为英语流利说成功的变现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不难看出,朋友圈打卡返学费的背后既是众在线教育平台在积极圈地,稳住根基的“求生”表现,也是在线教育平台们在力求变现,走向正轨的“求存”变现。
携“利”式自救,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正所谓,成也何萧,败也何萧。英语流利说、薄荷阅读们采用这种朋友圈打卡的运营模式,虽说短期内看到了显著收益,但以“免费”字样的营销模式,实际上也掺入了“利”基因,这种自救方式不利于平台的长久发展。
一方面,微信朋友圈生态下,在线教育平台所能吸引到的用户,大都奔着“免费”而去,用户粘性极低。据统计,在线教育类应用的使用率为20.1%,在各类型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排行倒数第三。手机端在线教育课程类应用的使用率仅为15.8%,排行最末。
使用率的不理想,实际上也侧面折射出,用户粘度低致使平台还没有将用户内容付费彻底转化成平台的收入,亏损还是没得到有效缓解。
资料显示,2017年在线课外辅导及备考课程付费学生人次为1.56亿人次,而2018年的付费用户数为1.35亿人。另据数据统计,有近8成的在线教育公司都处在亏损状态,入不敷出成在线教育的常态,其中不乏51Talk、潘多拉英语、沪江教育等。
从以上两组数据易知,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付费量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在一定层面是处于停滞状态,而为了提升用户粘性,众平台不得不在获客方式、内容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各方面的输出也加剧了平台亏损。
另一方面,这种打卡返学费的有种类似于“储备资金池”的模式,存有很大的金融风险。用户先提交学费,经过周期性的检验后,达标的客户才能重新拿回学费。从交易角度看来,返还的学费是在线教育平台为提高用户量,而进行的一种商业行为。
但从资金性质看来,是在线教育平台以内容作为“利息”,借用户学费的一种“利诱”过程,倘若平台无法如期归还达标学员的学费,就极易将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也就是为什么薄荷英语、英语流利说们会被微信点名为利诱。
简单而言,在线教育平台们这种携"利"式自救方式,产生的效应更多是体现在传播效果上,并未为平台创造太多的收益,内容打造、持续运营等依旧难以保障。所以说,在线教育平台们的朋友圈打卡营销策略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BAT加速狂跑,在线教育们的咽喉被越扼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