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随着陆奇的离去,之前的一系列举措是继续等待开花结果还是夭折,这一点只能交给时间。
阿里巴巴
前一段关于马云要退休的消息传的是沸沸扬扬早年间有人评价BAT的一段话再次被人扒了出来:如果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的影响是70%;如果马化腾离开了腾讯,公司所受的影响是50-60%;如果马云离开了阿里巴巴,公司所受的影响大约只有30%。而马云则表示这一比例会更低一些。
这一段话当中的数据笔者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阿里是BAT中最不容易得大公司病的一家。
事实也的确如此,阿里一直以来都在做战略、组织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与迭代。尤其是组织架构,从马云到陆兆禧再到张勇,几乎每年都会传出阿里巴巴内部架构调整的消息,这似乎已经成为阿里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阿里在很多热门领域都能及时跟进并且取得突破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人”的调整同样也是阿里的重要标签,2009年告别“18罗汉”,迎来“合伙人”时代。2015年,60后高管们集体隐退,70后担任一线业务总裁;近几年来,80后占阿里核心管理人员的比例已超过14%,管理团队一直都保持足够的活力。
外界可以认为阿里对大公司病的防御有些过于敏感,但也这样的公司往往可以具备很长的巅峰期。
腾讯
如果用人来比喻,百度是有病时才想起治病,阿里是在一个较短的周期(1年)进行体检。而腾讯则中庸了一些,在周期上比阿里要长。
2015年底,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腾讯每隔7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而今年,举例上一次调整刚好过去了七年。
前不久,腾讯宣布2012年以来组建的七大事业群重组为六大事业群,在保留原有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基础上,整合成立了两个新的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决心发力产业互联网。
稳定的业务属性使得腾讯每个事业群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子公司,具有自主的决策权和资源调动能力,而不是所谓的CEO一言堂,也更容易保证团队的活力。
除了百度是“治病”,腾讯和阿里其实都有适用于自身企业基因的“大公司病”规避方式,但无论是看病的,还是预防的,在具体的实行措施上有着相通的地方,所发力的点也都是类似的,成功不能模仿,那样只会是邯郸学步,但成功的经验却值得包括长虹在内的诸多受“大公司病”所困的企业认真领会和参悟。
重新思考长虹的商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