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米发布会,我最感兴趣的是小米的智能手环,这个产品属于小米智能手机专属配件,功能上主打健康丶运动功能,包括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续航方面,该手环支持续航30天,并且支持佩戴人身份识别,可以在近距离免除密码解锁,该手环售价79元。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款手环连个显示屏都没有,怎么能算智能。其实智能与否并不在于是否有很强的交互能力,而在于是否便捷。
我用过几款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通常智能手环是作为一个信息收集器存在的,佩戴在手腕上实时记录日常活动,运动步数丶距离以及卡路里燃烧。在睡眠时监测你的睡眠质量,深睡丶浅睡或是唤醒等等数据。可是数据不是我的需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那些数据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成为不再使用手环的一个原因。总是觉得当我们允许一个科技设备长时间的扣住我们的手腕,那它给我们带来的应该是某种更为便捷丶舒适的生活,如果不是作为炫耀品存在的话。
移动互联网是个相对虚化的概念,它所表述的是摆脱时空界限的联网状态,能够随时随地获得高速的网络体验。实质上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并不大,移动互联网并不是提升了上网便捷性的互联网,它反而与智能设备的关联度更高,取决于未来对个体最重要智能设备的定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智能设备,可以是手机丶平板电脑丶笔记本电脑,更可以是手表丶眼镜丶服装丶鞋,甚至是人体植入。但不管智能设备如何变化,移动互联之上的智能设备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
从pc到手机再到可穿戴智能设备意味着智能设备与人体结合的更为紧密。更重要的是解放双手,显然是一个可以令我们更为舒适的状态,从这点上看,相信可穿戴智能设备一定会是未来。但真正有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拥有操作系统丶可以便携丶可以和我们交互的东西。而是我们的一个设备控制器,通过智能手环这种紧密贴身的智能设备,来统一控制所有的智能设备,包括手机丶智能眼镜丶智能家居丶智能汽车等等。小米智能手环的定位正是如此,小米手环就是用户身份ID,走到哪里都可以自动识别小米设备,用户佩戴小米手环可以直接解锁手机等设备,不用再输入密码,之后就可以整合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这让小米手环趋向于一个控制器。
生活场景细分化会是一种趋势,每个细分化的场景都会需要一种产品来提供服务。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智能设备也需要细分,每个不同的场景使用一个特定设备。例如在拥挤的车厢,一个可以单手持握的娱乐设备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咖啡厅休闲一个屏幕更大些的设备有助于提升体验;在跑步的时候希望能听音乐又不想错过电话,智能可穿戴设备会是比手机更好的选择;这种情况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比设备与人之间的互动要重要,而且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不仅局限在私有设备,也包括私有设备与公共设备之间的互通。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是目的还是为了能给我们提供更为舒适的服务。
很多智能设备都将机器与人实现链接,建立交互作为主要的产品方向。可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并非目的,通过更为智能化的设备让我们生活更为舒适才是目的,这也是那些可以广泛应用的科技的关键要素。优秀的智能设备突出的不是设备本身,不是拥有复杂的操作系统,而是这个设备能更加智能的判断我们的需求,我们在享有她所提供的更为舒适服务的同时,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一直认为自动门其实就代表了一个很好的的智能设备,在我们穿越建筑物与外界空间的时候解放双手,知道我们靠近,门便打开,离开,门就关上。这就是最佳智能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一切。让我们更加舒适不需要抬手开拉门,可以无视她的存在,我们只需要走过去。更进一步如果我们在穿越自动门的时候,她能知道我是谁,我进入大楼后准备去的地方,帮我完成预约丶指出路线丶安排电梯,让我从进门到抵达大厦的某个房间这个过程畅通无阻。这应该就是一个绝佳的智能设备。可能越是简单丶便捷的智能设备,就越是未来的趋势(沈禄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