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共享充电宝其实也是一门分时租赁生意,最后比的还是资本投入力度和出租效率。资本投入即使到位,出租效率要是跟不上,同样白瞎,没有发展前途。而从用户需求和投放的使用场景分析来看,整个移动充电宝的出租效率并不高。根据陈欧投资的街电公开数据显示,街电充电宝数量突破139万,7月一个月内,最高日订单突破22万,除一下就算出峰值的出租使用率仅为15.8%。以1元充一次电的营收水平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
另外,共享充电宝还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安全。质量安全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央视曝光的信息安全问题,利用充电宝读取用户数据信息的事情并不是不存在。在共享的移动充电宝上进行充电,手机的信息是否会被读取,个人数据是否会泄漏?数据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这也是一个问题。在媒体暗访共享充电宝运营情况时,也发现了用户们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问题的担忧。有部分用户借用共享充电宝的目的是为了給自己的移动充电宝充电。运营方需要做长期的工作去说服用户信赖自己的产品。
而且,接下来智能手机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也不利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iPhone8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是其搭载无线充电技术的信息已经早早就被媒体曝光。等到正式发布之后,预计将会带来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充电技术的整体大升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可能遇到的状况就是,还没有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就被动的面临第一批产品需要被淘汰,整体充电技术随着行业一起进行升级的局面。试问,如果这样的话,还有多少投资人愿意继续往里面砸钱,赌一个不是高频需求,发展也不明朗的行业的未来?
下一个会是共享手机吗?
不仅是共享充电宝,对于新近比较有讨论度的共享手机,笔者也同样并不看好。其实说到底,共享手机项目其实也是分时租赁的模式,只不过它的租赁时间比较长,被供应商限制在了一年或者以上的区间。既然是分时租赁,也可以同样套用租售比来衡量这个模式是否划算。根据不少供应商提供的报价,平均租借一台苹果7的手机,一年的费用在3000多元,国美租租中iPhone7(32G)月租金330元,一年花费3960元,京东保租每日租金8.6元,同款苹果手机一年的租金也要3139元。但是这款手机在线下渠道目前的售价,却只需要4688元。
也即是说,用户只要在一年租金的基础上,再加上1000元左右的预算,就可以获得这款手机的终身拥有权和使用权。要知道,现在大多数用户的换机时间,基本都达到了24个月左右。算下来其实还是直接买一部更划算。
如果是从满足用户尝鲜需求出发提供租用这个解决方案,那么一年起的租期也太过漫长了点。可能并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尝鲜党们来捧场,把很多消费者挡在了租机业务外。与其租一年,不如使用更灵活的分期付款的方式来直接购买手机。按照媒体曝光的用户感受,不少用户都认为,“能租一天或一个星期感受一下机型,我很乐意。但租一年就不太人性化,可能租期还没到,新机已经出来了。”不解决租不如买的问题,共享手机就是一个伪命题。
同时,共享手机也存在和共享充电宝一样的安全问题。智能手机对于用户来说,现在已经相当于另一个身份通行证,很多信息都是通过手机来储存和流通。租借手机在租期结束之后,手机的流向比较复杂,用户永远不知道下个个用户是否是一个技术高手,如果能够对你在手机中的信息进行还原,是不是存在个人隐私泄漏的危险。
所以,不管是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手机,都不具备有吸引力的租售比,以及足够高频和必要的需求度,同时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想要持续向好健康发展, 并不容易。毕竟不是所有被资本鼓吹的猪都能飞上天。最重要的还是整体发展是否遵循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