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线上转型背景下,华融消费金融的转型路径主要集中在助贷方面,即与借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合作。华融消费金融在获客、场景搭建方面稍逊于其他机构,因此其不得不利用牌照优势与互金平台合作助贷、联合贷,以提升业务体量。
华融消费金融与蚂蚁借呗合作的贷款业务大约在2019年7月正式投产,业内人士透露,华融消费金融此前还和京东金融、微粒贷等产品合作开展联合贷款。
或由于业绩惨淡,业务缺乏可持续盈利能力,华融消费金融的股东在增资时也意见不合。去年四月份,华融消费金融完成了一轮增资,增资后其注册资本由6亿元增加至9亿元。华融消费金融这轮融资历时2年多,大股东华融仍扮演了主要角色,而其他股东似乎并未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早在2017年12月,华融消费金融就宣布启动增资,拟将注册资本将由6亿元增至16亿元。二股东合肥百货当时称拟出资2.3亿元参与对华融消费金融的增资,然而合肥百货最终宣布放弃华融消费金融增资优先认购权。
增资过后,中国华融持股由55%增至70%,合肥百货大楼集团持股从23%减少至15.33%,深圳华强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从12%减少至8%,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从10%减少至6.67%。
华融消费金融当前注册资本规模位于28家已开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中尾部,而与华融消费金融初始注册资本相仿的兴业消费金融,最新注册资本已增至19亿。截至目前,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为70亿元,若以10亿为统计口径,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的有15家,成为持牌消费金融的中坚力量。
实际上,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一超多强的两极分化局面已经比较明显。以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具有丰富的场景、技术、流量和资金支持,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杠杆限制和资金匮乏体量维持在百亿左右。然而,消费金融公司想要大规模发展就面临注册资本金的限制,消费金融公司增加资本金渠道有限,主要靠股东增资,一旦股东不支持就非常尴尬。
同时,华融消费金融因展业不规范多次踩监管红线,仅2019年就吃下三张罚单。2019年今年1月,华融消费金融违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处以5万元罚款;2019年11月,华融消费金融因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等两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安徽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
竞争越激烈,行业趋势越明显。眼下,消费金融市场从互联网过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为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线上获客、场景搭建,还是智能风控、智能贷后管理,科技之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标配。
在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之初,中国华融就宣称华融消费金融将突出华融基因、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普惠基因等“四大基因”。目前来看,华融消费金融才刚刚止损,离科技与创新貌似还有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