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风控的可靠性更强
相比多以实物资产抵押、质押等手段为主的传统风控,新型风控则是基于互联网云技术的大数据管理模型,以云技术为基础、根据已有的信息数据进行评分概算,设置黑名单,通过概率实现控制目标的。
业内专家表示,互联网的虚拟性,让线上造假的成本和难度远远低于线下。随着诈骗团伙专业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被运用到线上进行诈骗,更加大了P2P平台甄别用户信息的难度,提高平台对网络欺诈防范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大数据风控的实质是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找出欺诈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从而预防欺诈行为发生。其现实意义在于提升坏人的欺诈成本,在欺诈行为发生之前将其制止。
数据主要包括实地尽调数据、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公安部居民身份系统数据、税务系统数据、海关系统数据、工商局系统数据、车辆管理系统数据、房屋管理系统数据、舆情数据、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数据等各个系统全方位的数据组合,通过对系统数据的综合评定,来判断项目的风险等级,从而对项目进行决策。
百花齐放、前景无限
大数据风控是互联网背景下金融风控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对时间、信息和数据极为敏感的行业,P2P平台自身就是大数据的主要生产者和使用者。依托大数据,新形式的风控理念正在吸引互联网巨头、传统征信公司、传统第三方信贷风控服务商、金融信贷机构各路人马入场决战。
阿里提出了面向社会的信用服务体系芝麻信用,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交易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评估,这些信用评估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做出结论,继而为用户提供相关金融服务。
腾讯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产品,其风控核心就是,通过社交大数据与央行征信等传统银行信用数据结合,运用社交圈、行为特征、交易、基本社会特征、人行征信等维度对客户综合评级,快速识别客户的信用风险。
自诩是行业反欺诈专家的同盾科技,更是率先打响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抢夺战,尽管其中是否真的存在饱受争议的方式目前还未有定论(参见通付盾诉同盾不正当竞争案)、以及外界对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存在质疑(参见个人诉同盾泄露个人隐私案)。但从整体而言,第三方大数据风控行业仍然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对整体行业走向依然充满信心。次级金融服务虽然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衍生品,未来的市场成长性确实不容小觑,并且笔者认为,比起现有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各个专业性更强的精细化小型服务商的发展更有前景。
技术为根、共蓄产业之势
大数据风控必然是体系性工程,要求团队具备过硬的大数据技术和清晰先进的发展理念。过硬的大数据技术,是各家资本逐鹿的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体系的原始框架。先进深刻的算法,广泛完备的数据库是框架的两个基础。
除了大数据技术,数据服务公司的发展理念更是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发展上限。作为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产业,被动龟缩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找寻灰色空间,以此获利的盈利模式注定会被市场淘汰。真正能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其管理理念是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无论当前行业面临何种纷争格局,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下,虽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金融信息安全、大数据风控等产业仍处在萌芽期。
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个体之间金融信用与社会信用的相关性不同,大数据对突发事件的滞后性,以及大数据在收集过程中的合法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看到,对于数据这个资源的挖掘尚处于初级阶段,从业者应该在求同存异、消除障碍、解决问题中前行,才是行业能力获得整体提升,产业环境快速变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