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智鲜仓的实际运营效果也确实高出传统冷藏箱一大截。
今年7月10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迎来了由新建喀什英吉沙运来的30吨色买提杏,全程4096公里一共走了5天,货主收到货后评价“保鲜效果极佳,损耗几乎为零”。这也是色买提杏这种易损水果第一次以通货的形式走出新疆。
毫无疑问,科技公司入局冷链行业,或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全面落地之前,智能重卡还需探索商业路径的方向
随着智鲜仓的落地以及希迪智驾“头、挂、箱”一体化战略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智能重卡领域的商业路径开始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方向。
一个是以希迪智驾为代表的产品路线,即围绕智能驾驶研发相关的产品,不但包括车头、车挂和车箱,也包括与V2X相关的车联网设备,其终极目标是将智能重卡整车列入前装,直接通过生产线制造出来。
一个是以赢彻科技为代表的运营路线,即利用自动驾驶技术建设物流车队,提供多种模式的自动驾驶运输资产服务。在赢彻科技的规划中,最终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自动驾驶卡车网络,为物流客户服务。
两条路径都有各自说得通的理由,两条路径也都没有显示出力压一筹的绝对优势,因而一些玩家开始两边押注。智加科技和图森未来就是其中的代表。
早在去年,智加科技就与一汽重卡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商用车产品,与此同时又与苏宁、满帮等物流巨头合作,探索“仓对仓”场景的自动驾驶作业、干线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产业落地等。
图森未来最开始也是与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改装线控卡车,产出原型机,后在商业落地上与美国邮政达成合作,为其提供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邮政服务中心到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配送中心之间,超过1600公里运输线上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流运营商的角色。
实际上,无论是产品路线还是运营路线,其中的关键核心是商业模式的边界问题。
比如华为,大家都知道它的主营业务是通讯基站,虽然华为拥有做运营的能力和实力,但它坚决不做,这就是华为的边界。华为认为应该让它的客户也要赚到钱,只有让产业链中的各方都有获利,整个产业才会不断的持续发展下去。
回到智能重卡商业模式的讨论,希迪智驾CEO马潍认为运营模式是一项重模式,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管理人员比较多。而产品模式相对较轻,落地后可以快速放量,如果能卖10万辆车或者100万辆车,那将会呈现出指数型的回报。
智能相对论认为现阶段探讨孰优孰劣的话题还为时过早,商业路径的不同,只是到达自动驾驶终点过程的不同方式与插曲,影响到竞争结局的最终将是玩家们对资源的掌控。
产品线路面向的是销售端的量产资源,即与主机厂的合作深度,或对生产线的掌控力度。
运营线路面向的是服务端的行业资源,即与物流巨头的合作深度,或自身拥有巨量可以掌控的物流运力,以及更有效率的运力调配能力。
由此看来,无论哪个商业路径,都需要拿下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源,这样研发公司才能在整个智能重卡生态圈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心等待,智能重卡落地爆发之时,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AI新媒体,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