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中外车企都抓准时机,想要率先攻占这一新兴市场。当然,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上涨,其中的主力军纯电动汽车占市场整体销量超七成。而今年国内车企也开始涉足智能制造领域,正式研发“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在中国正一步步进行大胆尝试的时候,远在欧洲的汽车大国德国却陷入了艰难的境地,无论是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前景广阔的智能制造领域,德国汽车制造商们似乎从竞争一开始就落后了。
一、“心力交瘁”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们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欧洲正受欢迎,但作为基础的整个汽车行业却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为完成气候大会上制定的目标,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将被“回炉重造”。自柴油车禁令在汉堡市正式实施以来,德国各界都表示强烈反对,如果禁令遍及全国,几百万柴油车车主都会受到影响,而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汽车升级改造所需的资金也是一个问题。
消费者们不满与反对的声音使得汽车销量受创,这种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拯救整个行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来看,柴油车的问题还没能妥善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更需要投入大部分资金和精力;另一方面,在美欧贸易战逐步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又公开提出要对欧洲汽车施加巨额关税,这无疑会对德国汽车出口造成阻碍。
“内乱”未除又添“外患”,德国汽车制造商们已是心力交瘁。
完成保护气候的目标也并不是容易的事,到2030年,在德国需要有700万台新能源汽车亮相街道,而默克尔当初计划在2020年达成的100万台目标还未能实现。
对此汽车制造商们表示,如果国家不下调制造业税费,又不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即使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个目标也是无法达成的。
要想解决问题,国家的全方位支持至关重要。德国此前推出的在规定基本价格下购车得“环境奖金”政策因电动汽车价格的波动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相比之下中国成效明显的支持体系广受欧洲各国好评,以循序渐进的补贴政策、向非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台限制性法规、发展公共交通“清洁化”、积极与外企建立合作的方式来加速中国汽车制造业转型,帮助国产汽车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虽然今年补贴被削减,但我国仍然大力支持汽车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研发,多个智能汽车制造工厂正在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