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在管道清洁领域也将大有作为。我国因为人口分布不均,城市管道面临着堵塞、年久失修等问题。如果运用水下机器人进行管道的检测,就可精准定位需要修理的管道,避免了大规模挖开地面,重新安装的方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保障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娱乐消费端,水下机器人也有相当广泛的市场。随着潜水运动的兴起,我国拥有潜水证的人群已达1.5亿,越来越多的人对深水运动感兴趣,因此也给C端市场带来了机会,比如海洋馆、游乐场、科技馆等娱乐场所就需要水下机器人监控水域环境,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避免人员溺水和伤亡事件的发生。在个人消费领域,小型的水下机器人还可用于水下拍摄,携带方便。
“上天下海”,是幻象还是行业风口?
如今,水下机器人行业如今的发展速度已有了明显的提升,加之其应用场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但仅就国内当前情况看,即便入局较早,但入局者们尚未在产品性能、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分出层级,创业者们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智能相对论(aixdlun)分析师柯鸣认为,不论是幻象还是风口,其依然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1.行业虽已明朗,C端落地仍成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水下机器人发展开始助攻C端方向,但是,即便AI加成,国内的水下智能机器人要想真正完成落地直达C端,却依然有着不小的难度。
实际上,水下机器人的C端落地还存在着浮力、防水、动力推进等问题,其对产品本身结构要求较高,需要较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反观当下,虽然消费级的水下智能机器人已开始在国内上开始流行,并主要用于潜水运动、海钓捕鱼、水下摄影,但国内品牌的水下机器人产品却始终不能在海内外的中高端民用市场获得用户青睐。毕竟,其应用空间在危险的海洋,无论是使用环境还是使用寿命都必须承受严酷的考验。
因此,尽管水下机器人行业正在通过方方面面渗入我们的生活。但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即便一部分产品未能达到实用标准,大多数的水下机器人产品还是较为偏向B端,价格也较为昂贵。行业如若想要真正渗入C端市场,仍需要突破价格门槛和使用门槛。不过遗憾的是,目前万元以下、操作简单易携带的水中机器人仍未出现在市场。
2.“三大难题”难以攻破
对于B端市场来说,其也并非“完美无缺”。B端市场中的水下机器人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密封性问题。作为长时间水下作业的机器人,其内部有着电路、电机等众多电子元器件,而目前业内通过加固设备外壳的密封性及内部设置密封舱等方式保证密封性,但其效果并未尽如人意。
其次是完善机器人的水下平衡能力。根据物理学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则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而浮力正是水下机器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这不仅需要开发者进行精确计算,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相当精细的重力布局,甚是设备内的每一根线都要仔细考虑,并且要经历数十次的测试。
最后,作为水下机器人,其对通讯设备、摄像头、推进器等设备也有更高要求。毕竟,水下机器人最基本的工作是代替人潜入水中,通过摄像头拍摄水下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灯光的配合,然后将这些数据将通过无线设备传回到水上的关联设备。
总的来说,不论是B端还是C端的水下机器人,其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也能看到,其水产养殖、水污染检测、教育行业和市政管道检测以及民用行业依然有着很大的前景。
毕竟,“拯救泰坦尼克号”,倾听“大海之声”,水下机器人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