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行业,免押金服务的推出,虽然可以有效地吸纳新用户,降低拉新成本,但也很有可能会导致用户骑行活跃度降低,骑行次数下滑。用户不再需要缴纳押金就可以使用共享单车,也会意味着企业将会支付巨大的成本,如投放车辆、维修车辆、市场推广等。运营成本在免押金服务推出后将会不断增加,这对于企业来说算不上一个高明的决策。
免押金门槛背后,离下半场打响的战争还有多久
免押金服务在吹皱共享单车这池春水后,迎面而来的挑战也不少。
首先,城市垃圾问题仍待解决。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虽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铺张开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庞大但用户本身的质素不一,出于车辆属于“共享”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行业的利益,所以在城市中,各大共享单车的报废车辆不在少数。
2017年9月19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共享单车新政配套文件,明确了共享自行车投放使用的期限应当三年更新或报废。而上海也发布类似规定,明确三年报废。至2015年投入使用的共享单车都将在今年迎来三年车辆报废,而关于车辆报废后的回首问题则是立在企业头上悬而未决的利刃。
其次,运营成本的增加,使得共享单车行业不得不放缓脚步。交通部联合多部委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政府要求,共享单行业需要利用车辆卫星定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自身所属车辆的经营管理。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增加。无论电子围栏还是卫星定位,所与之相对应的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成本也会大幅提升。这对于还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可谈不上友好。
当然,共享单车行业不仅仅因上述原因而被限制发展,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政府政策的影响等原因也是共享单车行业被限制发展步伐的个中要素。
野蛮生长期已过,共享单车运营模式调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押金其实是共享单车的“命脉”,共享单车的很大一部分营收是通过押金的方式来实现的。当前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纷纷将信用免押作为自己获取新用户,巩固老用户的手段。在前两年的迅猛扩张后,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支持已经显露出退潮信息,共享单车市场正在进行运营模式的深度洗牌。
依靠资本平台,融入发展环境。在前期,共享单车企业依靠不断抛出优惠骑车的手段,扩张自身的行业规模和用户规模。随着免押金服务的推出,不难看出,共享单车市场功能和作用的深度挖掘正在进一步探索中。跟ofo不同,摩拜和哈罗单车在获得获得互联网巨头的垂青后,将自身融入进互联网企业的生态环境中,功能性开发自身优势,承担流量获取等诸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