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拦路虎”:下沉“红利”也消失了
4G手机大战之所以能百花齐放,也和当时数亿下沉城市用户的红利有关。
根据CNNIC数据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5亿。来到2015年12月,手机网民数达到了6.2亿。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年底增加了2984万人。
4G高速发展的几年,中国手机网民也高速发展,从2013年到2019年,手机网民的规模增加了近3.5亿。
以中国人口14亿来计算,抛开儿童和老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之高。用户首次购机会看中价格,但二次、三次购机的消费决策会越来越成熟。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第一次购买某新产品时防备心理最强,但从第二次后,这种风险及心理压力会迅速的降低甚至消弭。
下沉用户本身消费能力不强,第一次购买智能手机时,出于一种防备心理,他们心理账户会促使他们选择更“便宜”的手机机型。但随着这些年智能手机普及完成,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都从“青涩”过渡到成熟。
这种趋势,降低了中小手机厂商惯用的“价格战”的威力。
去年,调查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发布过一份报告,2018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负增长,不过高端手机(售价高于400美元,约合2693元)的销量还在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8%,是所有价格类别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该调查正好暗合了手机普及率越高,用户再次购买手机在价格敏感上就会越弱的猜想。
3G到4G的这十年,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用户进入智能手机市场,这为许多的中小厂商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作为首部手机,或许大部分新用户对它们的要求,只要能够连上3G/4G网络就可以。在使用中,千元机的种种性能短板,逐渐会给他们深刻的认识,在第二部或第三部手机选择时,预算就会不断的提高。
过去的几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华米OV在混战中脱颖而出,用户的忠诚度也在这段时间沉淀出来。以往中小厂商可以靠推出低端机,通过走量逐步的打开市场,然后去谋求转型。
只是,现在的下沉红利已消失,这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之门已被关闭。
种种不利因素加持,可以毫无疑问的说,5G时代的中小厂商“逆袭梦”成功几率越来越渺茫。或许正如2年前华为余承东的预测,国内主流手机品牌未来只剩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