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什么原因呢?
一、整个电商平台的流量大环境改变了
在拼多多出现之前,整个电商界其实就是两大平台,一个淘宝,一个京东。但是这两个平台的客户群并不一样,京东的客户群偏高端,而淘宝的客户群偏中低端。所以,在拼多多之前,两者并没有非常大的冲突,对于低端下沉客户市场,淘宝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但是随着拼多多的强势崛起,再加上抖音、快手直播带货的成熟,并且客户群和淘宝有很大的重叠,这就使得线上原本淘宝的流量被蚕食的非常严重!所以,从大环境上来说,现在淘宝的流量是不如从前的。
二、淘宝内部环境也在发生转变
淘宝一直对天猫扶持的力度比较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从最初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08年上线后,平台就一直不遗余力的利用淘宝在为天猫导流。现在大部分类目,都被天猫店铺霸占着销量的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达80%,在这种情况下,小C店自然越来越难做。
尤其是对于一些新手,完全没有经验,开个C店纯属摸着石头过河,既没资金也没技术,能否成交全凭运气。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大促,也很难分到流量和订单!
三、活动规则在发生变化
不管是双十一还是双十二,活动的规则都和平时的平台搜索规则不同,比的是实时销售排名,就是我们俗称的赛马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大卖家通常更能享受到规则的红利。
所以,大促期间,谁的商品最有潜力,谁的商品折扣最给力,谁花钱推广最多,谁成交(S单)最多,那么谁就能够获得排名靠前的坑位。而这些坑位,对于小卖家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四、活动规则复杂,促销套路令人厌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种感觉,最近双十一双十二期间,淘宝平台的促销套路实在是令人厌恶,不说买家搞不懂,就连卖家恐怕都很难算清楚,各种折扣和优惠下来真正商品的成交价格是多少!
各种规则和优惠形式五花八门,什么预售减免,定金抵充,跨店满减,活动优惠券,红包等等。每个商家参加活动都是小心翼翼,比算高考数学题还谨慎,生怕算错优惠被买家薅了羊毛。
买家更是操心,辛辛苦苦提前半个月就开始领券,各种活动积攒红包,半夜12点一到冲进去抢了一波,结果抵扣后发现还没有平时的便宜。你说这套路玩一次两次可以,当大家都明白了后,谁还会吃你这套呢?
那说了那么多大促销售不好的原因,是不是淘宝C店就不能做了呢?
这倒也不是,虽然困难,但远没有到不能玩的地步。这里面最关键的其实还在于你的选品,产品不给力,哪怕你是厂家,你是一手货源商,都没用!
市场就是那么奇怪,有些东西,你明明价格最低,客户就是不认账;有些东西,你明明功能最全,客户就是不认可;有些东西,你明明颜值最高,可客户连看都不看一眼!
问题出在哪?在于没有把正确的商品展示给正确的人!
也就是我常说的商品标签和人群标签要匹配,这是淘宝目前和拼多多最大的不同。拼多多很多时候,只要你价格低,你就能抢下三分市场。但是淘宝不行,平台的算法和推荐机制更完善,对于商品的展示和曝光,考虑的因素会更多。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费劲心思去抢,去拼,结果流量和自己的商品并不匹配,就完全没有意义。
另外,很多淘宝小卖家的思维比较固化,想法比较天真,卖一个产品就想卖到天荒地老,能够一直卖下去。从来不去分析市场,不去分析竞争对手。一旦商品没有流量就去盲目的S单或者开车,看着每天的订单还不少,心里美滋滋的,结果最后一算,毛都没赚到!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得经常去分析产品的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产品关键词,看看当前该关键词对应的商品市场整体销量是什么样子,是在逐渐上升,还是逐渐下降。点击率转化率又是什么样子?自己的数据指标是高还是低,低了多少?这些都要搞清楚。
然后对标具体的竞争对手,查看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连续记录他们一周,14天,甚至30天的数据,来安排自己的销售计划,最后超越竞争对手,这样才能获得你想要的目标流量。
当然,我们在店铺的运营中还要注意避免违规,有些商品虽然需求量很大,竞争人数很少,但是很多都是违禁品,一旦你上传就会被面临售假或者违规处罚的风险。在操作数据上也是一样,尽量把控账号、物流和流程方面的安全,否则最后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针对双十一,双十二这种大促,我们中小卖家能够获得平台的流量其实非常有限,更多的是维护好自己的老客户,激发出他们的购买力。不要去和大卖家抢付费流量,大促期间成本会非常高,没有任何必要。想要维护住层级,在大促期间操作补单即可,等活动过后,推广成本降下来了,再去用直通车打标人群标签,增加商品权重提升销量,这不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