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看的话,这次收购全食有利于亚马逊提升自己的净利率,而从提升生鲜销售额的 角度,增加的近200亿生鲜销售额已使其提前成为全美第五大生鲜零售商。
这里,我们归纳了 亚马逊目前在生鲜零售线下实体店的规划主要有3种类型:
首先,是Amazon Go线下便利店,服务人口密集的城市。2011年底开始在西雅图测试,密布黑科技,可以提高购物体验,无人售货降低成本,概念惊喜,但是一直有BUG,无法大规模应用落地,一直在推迟正式发布。
其次,是AmazonFresh 自提点。同以往一样,亚马逊在西雅图大本营开始谨慎测试,2017年5月底,其在西雅图推出2个AmazonFresh 自提点,可以为郊区居民服务,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第三个重磅布局则是,2017年6月,以137亿美金购买美国最大的线下有机食品超市全食超市,也马上拥有了在北美核心地段的460多家门店。
这是亚马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那是什么能让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做出这样激进的举动?
我们觉得,一方面是近10年的线上生鲜艰难探索确实已经证明,在线上生鲜售卖空间有限。另一方面,通过从亚马逊最擅长的图书入手,近年在线下开实体店已经盈利,亚马逊有了自己的线下信心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生鲜日杂的确需要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亚马逊这几年在生鲜在线售卖上,除去物流费用高企等原因,对生鲜零售本身确实也缺乏经验,被媒体披露出来的亚马逊在生鲜仓储、配送等方面的缺乏经验和浪费,也确是让人捉急。原来,被广为认知的精明、老练的电商巨鳄亚马逊也会有如此低级错误的时候。
所以,能够收购一个有深厚生鲜运营经验,自带优良地段数百家线下门店,2/3收入来自生鲜的线下超市,是一个好交易。弥补亚马逊的行业知识、行业能力、线下零售经验和线下门店的短板,还能因为亚马逊的黑科技带来充满想象空间的化学反应,看起来不错!
最明显的,从股价变化来看,投资人非常认可此次并购。各方观点也比较一致,基本都集中在物流配送、扩大品类、拓展更多客户等方面。
► 亚马逊来了,传统线下超市坐以待毙?
技术总是推动零售业变革。在美国市场,亚马逊收购全食的举动,不啻于阿里巴巴在中国提出新零售一样的震动。新势力入场,总会带新力量变革。 亚马逊一定会给线下传统零售业带来巨大的新变化。
但是,现在谈颠覆,还有点远。
毕竟,零售是一门精密运营和涉及体验的行业,很古老,也有很多门道儿。一个新鲶鱼进来不可能瞬间带来一日千里的变化。线下经营日新月异,但是很多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很多设想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验才能落地。
就国内而言,马云2015年入股苏宁,到现在,也没有发生颠覆性的变化。2年前,京东入股永辉后,人们一直期待双方的深度合作新业态,但听说由于利益诉求未谈拢,迟迟没见大动作。而阿里对上海百联的变革,看起来是巨头联姻,但是阿里巴巴对百联的整合一定需要时间去打通层层关系障碍。同样的,亚马逊也需要时间,去消化行业和整合企业。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线上和线下,对传统零售业的变革力量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时刻关注变化,捕捉机会的传统线下零售店也有同样机会在新一轮线上线下融合中,获得逆袭的机会。来自日本的例子是,日本7-11超市,这个敏锐,时刻捕捉变化变革的零售商,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进程上,一直并没有落后。
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进军电商的动作更是可圈可点,在接连并购了http://Jet.com、Modcloth、Moosejaw等小型电商后,其2018财年1季度(截至到今年4月30日)美国线上销售增速达到了63%,同期亚马逊为24%。
沃尔玛1962年成立,经过数十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注重成本效率,天天低价,更重要的是,为支持高效和高质量服务,十分注重用技术。从上个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引进计算机进行日常管理,后来甚至发射卫星来管理供应链。也正是有雄厚的行业积累和对技术的应用,才得以长期成为零售霸主。
当然,沃尔玛当行业老大多年,内部官僚和固化是一定有的,但是,变革的勇气现在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今年以来的几次动作都引来亚马逊的迅速跟进和反击。这也是在说明,亚马逊也很忌惮沃尔玛的动作。
回头来看国内,也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线下零售企业——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其有多年扎实的线下零售能力,不停探索新业态,永辉超市今年初做的新业态的探索“超级物种”,据说业态新颖,赢得很多人的赞许和肯定。相反,新零售代表企业“盒马生鲜”6月初在北京终于开业后,去过的朋友里,对其不乏诟病。模式很新,但是,很多细节和体验还有待打磨。
妮可记得,当盒马生鲜创始人侯毅听说“亚马逊收购全食,进军线上线下整合”消息时,说“这一次,我们领先了”。
但是,我们知道,创业以来,舍命狂奔的侯毅和盒马生鲜,一直和时间赛跑,努力去弥合最完美状态理想和现实的鸿沟,模式领先,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