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为什么喜欢反转?
1、前后反差增强可看性
可以把优质的短视频看作时长极度压缩的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按照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段更容易贴合用户的喜好。反转是经典影视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出乎意料的转折往往将剧情推向,强烈的戏剧冲突能瞬间点燃观众的热情,他们的视觉神经和心理体验,使他们带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长时间沉浸在「主角光环」之中。
同一个题材表现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平铺直叙和前后反转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别,短视频受时长限制,能在几十秒内激发用户的观看欲与同理心,必须给他们足够的兴奋点才行。
平铺直叙是一个情绪慢慢酝酿叠加的过程,当积累到某一点会突然爆发,但周期长,速度慢,显然无法满足短视频快速引爆的要求。
反转则恰恰相反,反差越强烈用户越买单,短时间就能完成情绪的调动,显然更适合短视频的游戏规则。
2、正能量内核博取用户好感
剧情反转的作品往往都有惩恶扬善的意味:撕渣男、斗恶女,揭穿各种丑陋现象,结局自然是让恶人自食恶果、无处可逃。
用户乐于在短视频内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正义感、正能量很容易让用户产生共鸣,其心理上也会形成极强的认同感,继而转化为对账号的点赞、评论和关注。
当然,短视频的形式和用户的观看习惯决定了它不能承载太多的教化意义。创作者在设置人物关系、选取背景情节时也有意将教化隐藏在娱乐背后。
由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引发:渣系男友、绿茶闺蜜、校园霸凌,都有可能是用户身边某个人的化身,这就让用户产生了极大的代入感,举着手机对主人公进行了全方位的鄙视唾弃,而创作者在无声无息中完成了吸粉行为。
3、培养用户期待心理
每个成熟的账号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风格。选用反转形式的账号,长期运营下去会培养用户的期待心理,即便已经知道后面会有神转折,但还是忍不住等着看完结尾一窥究竟。
甚至有些用户会等着主人公完成反转后,到评论区展开讨论,与其他用户一起分享扬眉吐气的喜悦。如果创作者及时回复、做出正当引导,会增加用户的粘度,使他变为忠实粉丝。
反转,是手段还是目的?
纵观反转类型短视频,不难发现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情节框架:主角被欺辱主角变身主角‘惩治’反派。
这个基本模型被灵活套用在不同的情境当中,迎合不同的主题。总体来看,情节构建过于模式化,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在带来一时爽感后,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审美疲劳。
同一个套路用多了,用户还会买账吗?
反转作为一种逆向设计可以为创作者获得一定的流量。然而,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创作者也应该认识到反转设计只是使内容更加丰富和可见的一种手段,一种探索源头的技巧,内容才是创作者应该关注的核心 。
如果一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赚取流量,结果只会是暂时的关注,不会走得太远。
创作者们若仍借反转继续在流量市场中活跃,应该在保持其内核的情况下,寻求人设打造上的创新、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作品内涵上的拓展。毕竟,在让用户「解气」、「惊叹」之外,想要获得持久地留存,靠快餐化的程式是过人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