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已然进入了万物皆可共享的时代,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KTV等,共享经济的时代产物随处可见。
速途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Q3共享健身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经常健身的人数将达到41567万人,并且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只有7%的人从不健身,居民的健身意识正在逐渐觉醒,全民健身时代正式到来,健身市场成为众多创业者和资本眼中的大蛋糕。
隐患难除,觅跑真的“跑”不动
在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健身爱好者对健身诉求逐渐趋于个性化,“要么酷要么死”成为众多年轻健身爱好者的健身宗旨。在趋于个性化的健身市场上,传统健身房的模式在发生改变,私教环节独立出了私教工作室。健身私教行业的火爆预示着健身爱好者逐渐将健身视为较为私密的活动。而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共享健身仓应运而生,通过将跑步机等健身器械单独放在“小房子”中,为健身爱好者打造具有私密空间的健身场所。
但随着众多健身仓企业的入局,在共享健身仓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也逐渐形成。各个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在通过差异化来为健身爱好者提供服务,在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共享健身仓市场中,作为融资过亿的觅跑,在共享健身仓领域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问题一,成本收回时间过长。在硬件设备的空间上,觅跑健身仓仅能容纳1至2个健身设备,设备单一无法为觅跑带来更多收入。以1小时12元的收入,每天5小时的使用成本频次计算,每个健身仓的成本约为1.5万元,那么收回成本的时间约为8个月。而同为健身仓企业的超级猩猩则在拥有满足多人健身的基础上,推出了99元月卡的营销模式来缓解其资金压力。在发展迅速的共享经济市场上,资金回笼时间过长将降低资本对觅跑健身仓的耐心。
问题二,服务对象的选择不具优势。觅跑将产品投放在社区当中,虽能为社区居民带来便捷的健身场景,但却局限了自身的发展。社区居民受上下班影响,容易出现人流的潮汐现象,在家中的中老年人不熟悉智能产品的操作也会放弃健身仓,选择其他方式进行健身。相对比而言,传统健身房在选址上靠近商场或建在商场内,能满足健身爱好者的安全健身、娱乐、购物和社交需求;而将健身仓投放到公园中或靠近写字楼附近的健身仓企业,则能为公园健身群体和上班族提供便捷的健身服务,在选址上比觅跑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