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电商造节本就是一场规模化的流量聚合和再分发。但如今在《数据安全法》等相关监管政策下,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沉淀通道在变窄,因此每年的双十一对于私域品牌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其实电商领域的流量转化漏斗,就是从内容流量到电商流量,最后沉淀为私域的品牌流量。
事实上,随着私域流量沉淀方式的转变,直播对私域来说同样重要。因为私域流量的核心,其实就是消费认同感,而直播带货实际上不仅能够带货,同样也能够带品牌,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
当然私域的价值,还在于“种草的常态化”。
对平台商家而言,双十一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密集的交易发生,也就是转化履约大量发生,但零售的奥义不仅在于“逼单”,更在于“种草”。
双十一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激活了整个平台所有的用户流量,这对品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此时品牌可触达的用户面更多更广了,但挑战是如何获取、留存、转化这部分平时难得一见的流量。
此时直播的出现,让用户的注意力出现了分流,一部分流向了品牌,另一部分转向了主播。实际上很多品牌宁可不赚钱甚至赔本,也要上李佳琦、薇娅们等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为的就是把主播拥有的那部分流量转化为品牌的私域流量。
但这种流量转化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想要让用户从直播间形成品牌记忆,就必须在直播间多次曝光,但目前除了花西子等几家品牌外,头部主播们带火的品牌屈指可数。
其实私域运营最看重的是长效收益,因此品牌更应该把重心放到风险与收益可控的店铺直播,通过私域品牌运营,把一部分活跃用户转化为品牌的私域流量。
对平台而言,品牌通过直播运营,过滤转化更多平时活跃度较低的用户,或许会削弱双十一的流量增长的规模,但平台DAU或者说平均流量将会大大提高,这其实就是把双十一集中起来的流量分散到了平时。
这恰恰是私域的价值优势所在。
流量之外,勿忘消费体验的初心
从双十一预售日公布的数据来看,直播的成功再次被验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直播带货正陷入主播、品牌、电商平台的三方内卷。头部主播马太效应明显,店铺主播藉藉无名;品牌商家被压价让利到赔本赚吆喝;消费者在直播间漫长的等待和冲动消费中,丧失了消费快感,用户体验直线下降。
其实无论是平台公域流量还是品牌私域流量,真正的核心依然是用户。
对于双十一,用户只是想要花费较低的时间成本,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多的赠品。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在营销、低价、赠品等方面趋于同质化,虽然对用户而言依然很有吸引力,但相同的套路长时间玩之后,用户终将形成刺激免疫,双十一的效果也将大大折扣。
另外几乎每年双十一都有大量网友吐槽,各种活动优惠经过层层套路包装后,越来越看不懂了,愉快的购物变成了痛苦的解数学题。
虽然近年来直播的形式把消费者从单调的商品搜索页面解脱出来,让用户能够与主播实现互动,并真实地看到或感受到产品的实际效果,但直播间复杂的攻略和玩法同样也让用户疲惫不堪。
今年双十一天猫和李佳琦以及薇娅推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双11Excel攻略表格,近百项的商品信息攻略大大增加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同时直播间最大的优惠并不能通过链接直接购买,而是要等李佳琦直播间不定时上的商品链接,上架后几秒就抢光了,前期浪费时间做的攻略基本没用,爆品抢不到以及在直播间漫长的等待,都在一点一滴地消磨着用户的消费体验。
用户体验下降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直播竞争生态的失衡。头部主播靠着规模效应,掌握了与品牌商家谈判压价的资格,吸引了大部分用户的流量,而店铺自播或者中小主播则难以冲破头部主播带来的注意力垄断。
当然从去年各大直播间“全网最低价”退出江湖开始,头部主播们低价的优势标签正在逐步弱化。更多的品牌商把低价和优惠留给了店铺直播间,把用户的注意力从头部主播转移到店铺品牌本身,使用户直接成为店铺的新增量,从而真正形成品牌商家的良性循环。
直播本没有错,错的是重重套路玩法下商家和主播之间无序的内卷,以及用户消费体验的丧失。
双十一狂欢的战线已经拉开了帷幕,接下来谁胜谁负都将交由直播来决定,不过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层层套路下的双十一谁能拔得头筹,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