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必大家的碎片化时间都被罗一笑的事件所占据了吧。本来是白血病患儿的一场爱心接力,没想到随之而来的捐款狂潮最终演化为满屏的质疑和问责。求助到高额善款却被医院贴图打脸并不需要这么多钱、与小铜人金融公司合作被质疑为带血营销等等,全民似乎都想通过各个风口了解这个所谓的筹款是否属实?也都在期望相关机构能够尽快将调查结果公示于众,毕竟这不仅仅是一场求助风波,往大了说是社会信任问题。
当时,我还特意查询了下相关法律文件,以证实是否本人募捐属于违法行为?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执行主任黎颖露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或者近亲属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应该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法律草案不禁止。而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及近亲属以外的他人在网络上发起的个人募捐,属于非法募捐,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出台后,无论是不是公众人物,只要以个人名义发起募捐,都属于违法行为。”说到这里,咱们再来看看罗一笑父亲罗尔的行为,应该属于救助,并非募捐。所以其获得的善款是有权利自主支配的。
为什么一场求助能够掀起如此大的社会风波?使得各路大V、网媒、电视台纷纷报道。我想这或许才是让人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次事件折射出了慈善捐款领域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大众对慈善公益平台认知上的缺乏,导致善意被个人过度消费。慈善捐款,通过公益平台进行。这在大众的潜意识里,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法则。但由于慈善公益平台相对传统,且在受众教育方面的渗透力不强,导致大众对公益平台缺乏必要的了解及认知。一旦个人发起求助,立马就跟风捐款,没有想到平台应该比个人更有信服力,使得最终汇集来的善意不能持续健康释放,导致了个人求助过度消费了善意,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讨伐。另外一个则是个人求助方面门槛太低,背景资料、求助数额并没有实现标准化输出,导致个人求助处于无序野蛮发展状态。当然,这个处理起来比较难,需要医院、平台方(不仅仅是公益平台,比如此次涉及到的微信平台)相互协同取证、共同推进公益透明化落地。此次事件中的罗尔筹集到的善款已经远高于其女儿罗一笑治疗所需费用,至少是目前阶段;另外还被媒体曝出其拥有三套房产。低门槛只能说明任何人可以发起救助,但在道德约束及自身有能力承担的情况下,相信财富自由者肯定不会这么做的。毕竟,这样一来浪费了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