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陪老婆去败匡威的经典款帆布鞋,300多大洋。上月末,刚给老婆从vancl买了一双同款的,老婆回来穿着匡威说,我怀疑凡客家的鞋和匡威的鞋是一个厂子出的,穿着差不多,我差点吐血,回来细看了一下我当时给的评论。写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是作为消费者发自肺腑的,因为这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样。
内容如下:
我突然想到口碑营销四个字,其实作为消费者能给一个好的评价很难,从想买到收货都是简单而艰难的过程,客户发自肺腑的说几句也许就比我们花几百上千的做广告强。我估计就我上面这一条评价就能打消一些客户下单前的顾虑,促进成交不少正在犹豫的客户订单。
我突然想,既然VANCL能CPS出 20%,为什么不能把客户“口碑”促成的订单也CPS一把?说俗点就是,我作为客户,我说出了我的真实感受,而通过我这个评价来促成的订单,你分我点钱又怎么了,哪怕是个代金券也行啊?这样是不是可以大大促进我们评价的好评率,或者我们就要用合适的价格为客户的刻意口碑买单。客户也是实实在在的想从每个环节都得到利益,就像从我的口碑里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我看淘宝上也有几家这么搞的,出个活动叫什么“写评价,赢大奖”,其实无非换汤不换药,既然我们想让客户站在我们这一边,当然要给客户利益驱动,电商最好的客户体验是什么?我觉得是让客户每个环节都感觉出自己是有利益可图的,让客户花钱都花的爽才是最好的客户体验,如果满天的评价都是质量不好,服务不好,价格不好,或者干脆不发表看法,那他妈还卖个吊啊。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人会认为那评价就失去了“诚信”的本质,客户都给非常好的评价,而后续客户买回去,都是失望总比希望大,怎么办?这种想法有点道理。但是也属于屁话的范畴。
为什么说是屁话。
第一,如果你是客户,买了个不好的东西,就为了代金券我就说几句好话误导其他客户,关键是我都对你产品失去信心了,我要你代金券干嘛用?我要你给我账户里返的钱有什么用?捞本是吗?依我说,如果客户一旦对商家的产品、服务等等有一个环节彻底失去信心的话,你的东西白给他他都不想要,他看到你东西就恶心,我何必为了我不想要的东西给你个好的评价,我实话实说甚至夸张点说你坏话我才爽,这个时候的客户,怎么爽怎么来,才不会因为给的点小利而夸你。当然也有要的,还是一个百分比的问题,
第二,即便是客户违心的替你说了一些好话,抹掉了体验不好的那段,只要你对你们的东西充满信心,方向就是要给客户最牛逼的体验,产品等等,那抹掉一两次又能怎样,保不齐这个客户体验到的就是偶然现象,客户不提偶然现象,就能给我们带来必然的订单。何乐而不为。再说了,从第一点来看,客户愿意为你抹掉不好的地方,说明他还是对你们的产品或者服务是有信心的。
睡不着觉瞎扯。说的不对,各位拍砖。但是估计有些电商们已经开始注重这块了,淘宝满大街的商家都在注重“好评率”不就是想让客户给自己打个高分吗?实际上给个好评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应该让客户多说一些东西。我仅仅从我这次购物经历出发,结合在这个行业里混过的心理去思考这个“刻意口碑营销”的话题。我暂称为“口碑CPS”。希望大家拍砖,都是纯理论性的东西。
顺便提一下实施思路,光有想法没思路也不行是吧:
口碑CPS:以VANCL为例。每个评价后面都有选项。例如所有评价中买家在下定单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个评价作为“我购买的理由”,选项为:这个评价对我最有用。或者更加通俗一些:我看了这个评价决定购买。只要客户下单成功,那么我们就根据客户选择的评价来作为促进订单成交的“口碑CPS”,按一定比例给评价人代金券或其他形式的利益驱动。
以上是我的一个思路,当然客户有不选的时候,不选更好啊。为什么更好,自己想吧。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任何形式的广告本身都应该光明正大的做,当然满街贴小广告的那种除外,口碑营销不仅仅是一种体验的结果,还应该是一种体验后的互动,既然大家都知道口碑营销的好处,为何不变被动为主动?不要把客户的互动只定义在客户付款的时候,这个天下大家都在争客户,都在做客户体验,在客户体验过后让客户也参与进来这个效果不应该比单纯砸广告费差。
失眠好几天了,想的有点多,而且是边想边整理,有些乱,有些啰嗦,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