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难抵巨额亏损
事实上,叮当快药的业务及营收增长很快。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的快药服务供应分别录得合共1.41亿笔、2.64亿笔、4.05亿笔及1.29亿笔销售订单。同期平台的在线医生诊疗服务,分别录得共10万、220万、440万及130万次在线咨询。
业绩方面, 2020年叮当快药的收入为22.29亿元,2019年收入为12.76亿元,2018年收入为5.846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收入为7.80亿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95.2%,2021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5.9%。其增长速度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高速增长的营收仍难掩其持续扩大的亏损。数据显示,2019年叮当快药的亏损为2.74亿元,2020年亏损达9.20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亏损为7.64亿元。从数据来看,叮当快药的亏损正在随着营收的快速增长而迅速攀升,随着其营收的进一步增长,其亏损带来的“失血过多”问题也将日益凸显。
亏损的扩大,主要跟其毛利下滑有极大关系。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止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叮当快药的毛利分别为2.402亿元、4.7亿元、7.66亿元和1.77亿元。分别对应的毛利率在41.1%、36.8%、34.4%、35.6%以及30.4%。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其成本的增长率超过了收入的增长率。
护城河并不牢固
不过,规模越大亏损越厉害,说到底还是其自身壁垒不够坚实。相比其他医疗健康企业来说,起家于医药配送的叮咚快药业务较为单一,且由于其主营业务与国内诸多互联网巨头之间存在交叉,其在医药O2O领域的护城河似乎并不稳固。
首先,是其在医药即时配送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作为“上门送药”风口之上拼杀出来的药品配送企业,快速响应的配送速度曾是叮当快药取胜的重要秘诀之一。但如今随着互联网巨头持续向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渗透,叮当快药曾经引以为傲的配送优势,显然已经不具备说服力了。
以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巨头为例,其不仅拥有高频的外卖业务作为支撑,还拥有更为庞大的骑手配送团队助力,如今随着其向医药即时配送领域渗透,其强大的协同优势无疑会对单纯做医药配送的叮当形成降维打击。另外,京东旗下的达达快送也在此领域有重要布局,并且相比前者采取众包模式的达达更具成本优势。
其次,相比其他医药巨头,叮当快药在医药供应链上的优势也相形见绌。具体来说,在线下零售药店市场,叮当快药虽然有仁和药业做靠山,但仁和药业的品类远远无法满足药房需求,仅凭医药工业企业,无法对零售药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另外,叮当智慧药房与普通药房区别不大,且受医保体系制约,这也丧失了其与传统线下药店的竞争优势。
此外,相比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等线上平台来说,它们则可以依托其巨大的电商平台优势,广泛吸引其他医药领域的供应商加入线上平台,并通过与大型线下医药零售商合作,建立完善丰富的品类供应库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这显然是叮当快药单纯依赖自身力量难以做到的。
另外,其重点布局的线上医疗问诊业务,由于门槛较低且叮当快药的规模相对较小,也不具备显著优势。综合来看,叮当快药在医药行业中的护城河并不牢固。
还有硬仗要打
或许正是由于其自身护城河不够坚实,让叮当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备受质疑。就在最新一轮融资之前,叮当快药的多名股东退出更是引发外界猜测。不过,近期由TPG亚洲及奖金领投,奥博资本、鸿为资本联合领投的2.2亿美元投资,彻底打消了之前的疑云,也增长了资本对叮当快药上市的信心。
叮当快药创始人杨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轮融资之后,叮当快药将推动‘医+检+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为用户提供多场景一站式医药健康服务。”选择在拿到融资之后,对外宣布推出“医+检+药+险”的新战略,叮当快药的动作值得玩味。
毕竟,在此之前叮当快药的业务,主要围绕到家医药配送和线上问诊展开,其他业务占比较小。正如前文所言,叮当快药本身的业务护城河并不稳固,此番叮当快药选择在上市之前推出“医+检+药+险”的新战略,除了拓宽自身护城河之外,或许更有给资本讲一个更加具备想象力的故事的考虑。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叮当快药新涉足的领域之内,也基本上都是巨头盘踞已久的地盘,其能否取得胜算同样很难说。拿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来说,它们的业务不仅涉足健康到家、医药零售,还涉足互联网医院以及互联网保险,并且已经拥有了较高壁垒。另外,脱胎于保险公司的平安好医生,也在这些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是作为后来者的叮当快药难以在短期之内追赶上的。
因此,从长期来看,想要全面深入医药大健康的叮当快药,还需要做足更充分的准备,以使其能够在接下来与巨头的较量中赢得更多筹码。
文/金融外参,ID:jrwa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