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庐陵子村
随着资讯平台的大战渐趋激烈,今年12月,一场有关“技术是否中立”的大讨论又在资讯行业展开。有人认为,“技术是中立的,不干涉可能是最好的分发信息的原则,我们拒绝价值观先行。”
当新闻资讯遭遇技术中立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权衡?
算法主导的新闻时代我们要不要谈论价值观
技术是否中立的争论从快播时代开始就一直喋喋不休,而在新闻这种价值观属性浓厚的事物面前,究竟是技术中立?还是理想情怀为王?
不得不承认,用户在阅读的时候,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在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念,技术虽然中立,但是技术带出来的内容却不是中立的。
无论时国内还是国外,事实上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近日来,Facebook被多家美国传统媒体指控称,Facebook 上的假消息泛滥,对本届美国总统选举造成了巨大影响。对此,甚至连即将离任的奥巴马也表示了他的担忧。
事实上,无论是谷歌还是Facebook都面临着假新闻的问题。谷歌的大数据算法甚至必然会造成假新闻比高质量网站准确报道排名更靠前的怪圈。因为大数据算法总是倾向于让高点击率的消息得到更多推荐。但人性底层的猎奇心理总会让假新闻、低俗消息的到更多的推荐。
这种问题不得不让人感慨,技术虽是中立的,但技术面临人性依旧很难克服人性底层的一些怪圈。也就是说,技术虽然是中立的,但是作为新闻中心,资讯平台还是要秉持一定的价值观,至少要剔除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
也正是如此,豌豆荚的联合创始人王俊煜会认为,选择“不干涉”也是一种价值观。一个技术,确实如菜刀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用途,但总有一些用途是我们创造的时候脑子里面所设想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我们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
算法主导的新闻时代,说不谈价值观,很不现实,甚至有些鸵鸟思维。对于资讯平台们而言,价值观不仅要谈,而且不得不谈。
为什么说算法之外我们依然能谈论理想情怀
事实上,算法之外,我们依然能够谈论理想和情怀。
纸媒意气风发的年代,理想和情怀是被大众所认可的,之所以被认可,正是因为纸媒的内容对公众话题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算法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新闻平台中有关技术中立的思路似乎正在压倒价值观先行的做法。我们甚至感受到,有些资讯平台羞于谈论“价值观”这三个字,因为“价值观”和技术似乎是对立的。
但技术压倒价值观,这种想法真的可能么?
虽说现在是算法主导的新闻时代,但技术不是冷冰冰的用来统治人的产物,技术终究是为人服务的,用户阅读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消闲,而是要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之中寻找片刻的心灵栖居之所。
理想和情怀并不羞耻,选择了算法技术,也不代表着抛弃理想和情怀。甚至技术和算法就是实现理想和情怀的捷径。两者完全能够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主流的资讯平台完全有能力去建立一些品牌新闻专题,继续承袭当年纸媒在公共话题讨论上的做法,以此体现自身价值。基于这一思路,在2016年的尾巴,UC策划了“用力生活”的专题新闻,总结 16年中5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新闻事件及对应社会群体,专门讲诉了二胎父母、滴滴司机、网红主播、深圳买房白领、抑郁症患者等5位不同领域小人物故事的纪录片及报道,强化UC在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上的引导作用。
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资讯平台的价值导向。在所有平台都在谈算法的时候,不得不警惕一点——都是一样的作者、一样的内容、趋同的算法,究竟要如何才能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对于资讯平台而言,价值观导向以及精品化的内容可能是构建差异化优势的核心竞争点。回望过去纸媒的黄金年代,南方周末每年的新年献词都会展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这是上个十年的主流媒体。今天,今日头条和UC作为主流的媒体渠道,也应该承担同样的作用,这一点上,UC除了《用力生活》的年终策划外,基于科技、财经、汽车、星座等不同细分下的垂直领域也产出了各领域的年终盘点。发力于内容深耕,满足不同用户精品优质化的内容体验。
总而言之,作为媒体,无论是渠道还是内容,不仅需要有把关、引领作用,也要有态度、有理想、有人文关怀,在新媒体环境下塑造主流价值观。
注:本文作者@庐陵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