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专利维权速度办理应加快速度,伪专利诉讼不该成为科创板“绊脚石”。面对科创板恶意诉讼,有关部门如果不拿出强有力的措施,就可能还会有更多类似事件,肆意扰乱科创板环境。对于包括安翰在内的几家科创板企业而言,一次诉讼将极大地拖慢他们上市的步伐,甚至于还可能导致上市失败,这样的损失谁来承担?
最后,专利不能只是能看的花瓶。回到安翰和金山的案例中,最后判决金山所诉求的8项专利有6项是无效专利,75%的被无效率直接说明金山专利的“水分”和研发实力,这样的伪专利被堂而皇之、肆无忌惮的拿来构陷他人,公平何在,正义何在?
真相从来不会缺席,但往往会迟到。目前,各界也出现大量声音呼吁净化科创板竞争环境,如有知名财经自媒体撰文“企业冲刺科创板,需警惕“恶意”知识产权诉讼”;政策层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也很快发布了《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了防范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对申请科创板挂牌企业的负面影响,表明司法机关也关注到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对拟IPO企业发行审核的阻碍等等。为避免科创板企业继续受恶意诉讼之荼毒,希望有关部门对恶意知识产权诉讼治理的步子能迈得更大、迈得更快。
伪专利讹诈,最终伤害了谁?
通过分析众多在IPO路径上遭遇专利诉讼事件的公司时,知识产权领域专家表示“所有相关事项均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甚至将其作为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武器,对于双方而言都是较大的成本浪费。长远来看,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技术进步”。
说白了,这类专利诉讼其目的本就不是为维护任何自身权益,而是为了讹诈、为了蹭热度、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为了阻碍企业上市的习惯套路。如不加以有效遏制,伪专利构陷不但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还将会严重污染科创板空气,扰乱科创板审批注册秩序。首先,伪专利恶意诉讼将扼杀一批原本极具发展前景的初创公司;二是以伪专利诉讼的形式进行竞争,会形成恶性循环,长此这将变成所有企业的一致做法;三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当长期将精力花在如何诉讼上时,势必会荒废自己的技术研发,届时企业都将只剩下“空壳”而失去核心竞争力,害人终害己。
有个故事叫“踢猫效应”,是说“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踹了身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因坏情绪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如果在商业大环境中,伪专利恶意诉讼甚至伪专利构陷成为平常且有效的竞争手段,那么商业竞争将会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竞争。
而以现阶段的整体大环境来看,其实“伪专利构陷”这只“猫”已经被踢到了街上。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AI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