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户循环慢于采购循环。这种失衡在终端经销商比较罕见,多发于一级级销商,尤其是总代,厂商或者是第三方维修站。后果很简单,因为客户不着急,所以会导致库存积压,房子,看管都要钱啊,这就造成管理成本上升。也导致这些冤家特喜欢用一个叫“滞压金”的概念来逼迫客户循环加快。这种情况不在本次讨论中。
对策:确保VR循环快于CS循环
For VR 循环
1.采购合同重估,售后条款做明确定义并可被严格执行(Vendor售后协议是我司对客户售后协议的基 础),且此售后协议必须高于《三包法》
2.PM KPI 售后部分不低于15%。包括旗下采购产品的送修周期,坏账率,产品质量(售后提供质量问题的返修率,这部分可用系统需求实现数据拉取)。
注:把售后库存和售后质量绑在PM身上,只要设置一定的绩效关系,催讨工作自然由消极变积极,规则怎么设立这个要看各家老板的意见,而系统如何设置,就看各家的MIS开发人员的能力了。
底线:因Vendor问题无法收回的送修库存,坏账报损直接进入PM毛利。
3.建立强势催讨组。这部分可放在PM或者财务处,以采购售后协议为依据向Vendor催讨货款,确保VR-CS循环顺畅,同时防止坏账积压。
如果PM可以完成催讨,这个小组也不用成立了。
For CS 循环
控制CS循合理速度
1.对客户售后协议要评估:Base on Purchase Contract,《三包法》 。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供应商给出的修理返回时间周期承诺是2个月,那么就不适宜给客户1个月解决的承诺,不然赔了夫人又折兵。
2.CS严格执行售后协议:系统替代人力。减少CS人工判定导致的保修问题,前提是把规矩和逻辑设定好,然后在前台网站售后录入端进行匹配,确保客户进行在线申请的同时便可以和系统作交互性的沟通。从而确保一般case可以自动化处理,人工涉入仅处理特殊个案。
3.建立超保处理机制:明确授权于CS,防止cs不作为或资源滥用
4.客户售后处理专业化:建立CS-RMA专线(独立于Call center Inbound Team,避免不知情观众乱答复客户导致1个售后问题出现N种解释的荒谬局面,目前国内很多B2C已经做到,不错!)
对策 确保VR循环快于CS循环
For 售后部
1.库存组:对RMA库存和单据负责,包括拆包,物理检测,送修,发还,送修返回,退货入库,上下架,发票送修单据管理。(VR循环)
2.催讨组:CS-CM Team-PM ,固定式催讨,特定式催讨。(VR循环)
3.检测组(Inventory Return Test): 供应商退回货物功能性检测,送修返回退货入库的审核单位。返修完毕的货物存在很大风险,毕竟供应商声称修好的东西,万一出了问题,被骂得还是公司自己。如果不设置,也可以,但是这家公司的二手品的质量风险无法控,最后变成柠檬市场(被默认为是废品市场),损失的也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