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吉伟
12月22日,微软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电视新闻中心开了一个发布会。宣布微软第三代小冰成为《看东方》节目的见习主持人,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人工智能主播”,负责主持以后的每日天气播报板块,还给小冰颁发了“见习主播”聘书。这个节目,也成为全球第一个融入人工智能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
就这则新闻而言,在电视界与科技界都赚足了眼球,大家都期待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电视节目会是什么样的。但是,观众除了感觉新闻有些新鲜,还能有什么其他感觉吗?如新闻所言,这是科技与电视两个领域的重要突破,但是突破以后也就是这么一个节目而已,观众们也就是这些认知。在伟哥看来,其实这个新闻的噱头比实际意义更大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太多概念太多噱头,现有产品大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工智能新闻主播”,小冰可以做的更好。我来具体谈谈对于这个事件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些看法。
事件:历史第一,噱头很足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但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在很长的时段里只是能像人一样思考,很难达到完全跟人一样的思考与行为。当然,在未来其思考能力也有可能超过人类的智能,但这只是一种可能。人工智能做主播,即便是语音再流畅,目前所能担当也就是与真正主播的互动以及朗读一些设定好的文本。但是电视节目对主播的要求很高,譬如场控能力,譬如分析能力,譬如看待事情的逻辑等等。
尤其是对于社会事件、政治事件的解读,人工智能是无能为力的,或者电视台也不敢以人工智能的形式来制作这样的新闻。人工智能角色虽然已经成为“主播”,但其所分担的工作更多的是像宠物一样调节现场气氛,以及担当搜索的角色,可以将网友的评论及留言随时播出来。因此,如“小冰”这样的人工智能在演播室成为主播,成为噱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根据发布会信息,新一代小冰有三项技术的突破:一是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的技术突破,二是基于智能云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三是通过微软“情感计算”框架,实现对天气数据的即时点评。但谈到小冰,我们都知道这个人工智能角色以及技术都来自微软。一方面它是一个“外来和尚”能够念的了真经,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开发有其见长,深度学习及语音技术等做的很到位;另一方面,却总会有些水土不服,小冰背后的大数据来源于必应,显然必应在国人的使用习惯、用户行为、文化礼仪等方面的大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