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那2000单我就当是“系统延迟”吧。
什么概念呢?49块包邮的产品,如果取300单这个值,优惠卷抽奖全部扣除,销售额差不多也就1.3万人民币吧。就是算2000单!差不多9万块吧。卖得好吗?要知道,关键在于这个产品本身就是爆款,不做直播也是月销1万单的啊!所以直播威力在哪里?不知道那些将销售寄希望于直播的企业怎么看这个数据。
其实在这场直播前后,笔者已经关注了多次直播。也接触了若干直播运作的服务商,拿到了若干更精准的数据。名字不好意思在这里透露,但大多数直播都存在“观看很热闹,到店流量少,转化不能看”这么一种现象。
这是因为,靠一场两场直播就想大卖,这完全不符合销售规律。
张大奕的大卖,符合销售规律,其实和直播无关
70年代的美国,宝洁搞了一套营销——肥皂剧模式。在热播电视剧里插肥皂广告,天天插让你天天看,然后在渠道里铺货,让你每每处于购物环境里时就看到广告里的产品。营销手段之娴熟,应用之广泛,以至于当时美国的电视剧都被称为了肥皂剧(肥皂剧的由来)。
这个过程,广告是让消费者认知的,渠道是让消费者触达的,渠道里可能的导购员、促销、宣传则是临门一脚带来购买冲动的。这就是40年前就有的销售模型。
回过来看张大奕,她的确实有销售战力,一方面是有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张大奕不就是电商领域的“肥皂剧“吗? 一群粉丝追着她的“肥皂剧”(内容)看,她的产品又在她的淘宝店里有售。特别提醒,肥皂剧可是“连续剧”哦。
一次次的认知,一次次的触达,然后一次次的临门一脚激发购买冲动。才有了销售,基本的规律如此,都不需要上升到大数据、标签、精准营销之类的高度。
有人会拿柳岩直播卖红枣的案例来反驳,你看,那就是一鸣惊人啊。关于这一点,我有个建议,大家以后看直播或者听到一些直播公司吹牛时,一定要去聚划算看看有没有同步坑位,不要那么天真。
误区!远看张大奕,近看张全蛋
误区是什么,误区是一些怪异的论调,拉着网红来渠道里做直播,非要端着几个现象级例子拿销售说事儿。这是没有弄明白销售逻辑,夸大了一些个例的效果。
或许很多企业心血来潮做直播,是眼馋张大奕那两千万,呵呵,人家那可是“连续剧”哦,积累好几年了。你跟风来一发,做个张全蛋吧。
至于直播如何变现,包括我开篇时提到,不认可拿Papi酱和张大奕对比的那种逻辑,这两个事情,说来话长,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下次再写。
总之,建议大家不要对直播与销售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