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高精地图覆盖率只有接近100%才有高可用性,才具备对合作伙伴的现实商用价值,让车企们不至于被那些总是在不断切换操作模式的消费者咒骂。
只不过,与各大玩家自顾自说不同,在覆盖率的实测中,现实应用可能并不如说的那么美好。
据网络上已知的数据,某机构对高德高精地图应用车型CT6进行实测,该测试机构选取北京市首都环线(含)以内的高速、城市快速路和城市环线随机抽样验证,测试期2天,里程626.4公里,在高德高精地图支撑的CT6 Super Cruise系统中,出现“无道路信息”的里程达162.1公里,覆盖率74.12%。
不能覆盖的路段,主要集中在JCT、收费站、隧道等路段,此外,城市快速路、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均有不同程度未覆盖路段。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高精地图的覆盖尚未有官方权威评测结果可采信,单纯机构评测可能不够准确,也不值得作为唯一结果采纳。
但是,如果一次普通的测试,就发现高精地图存在如此大段的盲区,这表明整个地图体系覆盖率可能并不能算优秀,这对可用性可能有较大影响。
这和手机信号的覆盖是一个道理,越接近100%越好。一般人拿个手机出去转了两天,就发现大量无信号区域,运营商的信号覆盖肯定是有大问题的。
与此同时,报告还给出了百度地图的覆盖情况,除了2016-2017年新开通的京秦高速和首都环线未覆盖,城区及郊区路段百度地图实现了全覆盖,看起来,百度在覆盖率上表现更好一些。
2、纵向上代表自动驾驶技术深度的要素识别,只能是越多越好
除了打“覆盖率”这张牌,高精地图在“要素”的种类上也你追我赶。
所谓“要素”,指的是路况的构成部分,典型的包括车道线、路沿护栏、交通标牌、路灯杆、各种绿化等,其种类繁多,识别它们对人来说十分简单,但对AI来说,需要尽可能多地外部输入和训练。
显然,要素识别能力的不足,与覆盖率不高造成的结果类似,AI眼中闯入“不明物体”,可能造成的后果难以预料,因此,要素的种类也是越多越好,最好能够通吃。
高德地图宣称其数据维度涵盖67项具体要素,而百度方面则声称其要素达200多项,四维图新则称能识别“上百种”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