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的最后一天,苏宁终于宣布了各方猜测已久的一则传闻: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深国际、鲲鹏资本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将持有苏宁易购8%的股份,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5%。
苏宁的这则公告,同时击碎了此前“苏宁卖身”“苏宁出售”等市场谣言。因为交易完成后张近东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21.83%,依然是名义上和实质上的苏宁掌舵者。
纵观苏宁公告全文,基本和我上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的分析吻合。
①股权分散是公司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典型特征,只有让各方共享企业发展红利,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②苏宁的变化来得其实并不突然,纵观苏宁发展史,就是一部变革史,正因为过去30年能够适应市场变动而变化,苏宁才走到了今天。
③国资入场后不会改变苏宁控制权,张近东代表的苏宁团队依然是公司的运营者和管理者。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引入国资背后:股散人聚,优化治理结构
纵观全球科技业界,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股权分散!
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皆是如此,中国除网易之外的BAT、TMD、京东、拼多多、携程等一线互联网企业,股权都很分散。
“股权分散”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有很多人能直观的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只有“股散”才会“人聚”,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提高生产和服务积极性,创造更大的价值。
苏宁这几年一直在寻求改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模式的方式,这一次的引入国资显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节点。引入国资后,苏宁得到充足的“弹药”支持,可以基于技术创新、市场运营、人事建设等方面继续做一些探索。而且国资本身也有背书价值,对稳定股价和供应链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引入国资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内部组织的源动力。相比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苏宁股权结构真正的不足之处是员工持股的缺位。现在我们可喜的看到,苏宁近期在引入国资的同时,也将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真正让广大员工以主人翁的动力来经营公司。
在这个计划中,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零售、物流业务体系的中高层人员及业务骨干,技术开发体系核心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体系的中高层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均可以拥有持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