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年你会发现,销量螺旋好像没有以前好用了,哪怕都是真实成交的螺旋搜索流量,涨势也不如去年,仅仅是成交人数和坑产值的数据有权重,权重还是很大。
但是,平台为了更好地分配流量,加入了一个“确认收货人数”和“买家体验”的权重进来。这个权重一直有,只是现在放大了很多。
比如A和B商品,价格、销售、评价、人群、售价等都是一样。A和B商品都是7天成交了1000笔,A的确认收货人数是700,B确认收货人数是400,其他的好评率服务评分都是一样,这个时候A商品获取到的搜索流量会远大于B,今年之前也是大于,但是现在会变得远大于。为什么?
因为在A和B这类商品的人群里面,新的用户产生搜索行为,平台用确认收货人数和购物体验来作为一个重分值的指标,去分配那些新用户流量的时候,流量价值会更大。这样可以确保给新的搜索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内容的崛起、以及人群流量的打散原则的运用,其实都是为了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
首先,内容可以提高买家的停留时间,以及提高用户的活跃度,让买家尽可能地最大概率下单购物。
其次,人群打散原则是为了在流量不够分的现状下,分配得更合理更均匀。
此刻我们再去刷单,伤害的是用户体验,无非是和阿里唱反调。
刷单是为了刷来流量,在系统监控下,可能你没有被稽查到,也因为系统各个维度的加权,你是拿到了一部分流量。
但根据所说的系统流量分配原则,如此一来,系统给你的流量其实并不完全是你要的流量,最后反倒是你一直在瓜分平台的流量,产出却一直跟不上。
流量给你了,你消化不了,你在浪费平台的流量。况且,基于目前平台的流量情况,已经没有给你试错的机会了。
迎合平台、迎合买家,做到一个良性的平衡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做淘宝没有那么复杂,当然现在的门槛也确实很高了,从“产品、视觉、定价、定位、利润、服务、运营”一条龙下来,要做到面面俱到,符合平台的口味,又满足买家的购物体验,这本身就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值得深思,如何在现有的资源上将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
比如提升你的发货速度和购物体验,比如怎么样让买家更快地确认收货……你来证明给系统看,你是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