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就是将一个个生产端整合起来,系统的分配赋能,此举也是顺应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变革,由拼多多来充当这个粘合剂。
对于拼多多而言,一方面其本身就掌握了足够规模的供应链体系,再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协调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B端的数字化生产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合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手握4.4亿用户的拼多多也更能直接的向B端企业反馈C端用户的最新需求,由需求端倒逼生产端,在通过自己平台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的新品牌提供更多、更有机会的销售渠道。
以这些也在大会上一一得到了实例印证。
在B端生产力方面以家卫士扫地机器人产品为例:如今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大多都在千元以上,而在拼多多大数据扶持、生产线改造,以及去品牌溢价的综合作用下,家卫士扫地机器人的拼多多售价仅为278元,为同等品牌贴牌产品的四分之一。
而在C端需求方面以丝飘纸业为例:之前每天只有一百单左右销量的丝飘,在根据拼多多的用户需求数据设计出了30包的大规格、小包装的产品之后,一个月之后,该单品的订单量便突破3万单,实际践行了“新品牌计划”需求侧改革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底层逻辑。
在拼多多的扶持下,拥有优质产能的丝飘,在3年内迅速成为行业准一线品牌,生产线由3条扩充至27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为了满足拼多多平台来自全国的海量订单,丝飘的工厂还一路扩建至了江西、重庆等地区,并且在东南亚地区成为知名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阿迪、耐克鞋海外代购的“中国制造”梗被玩了很多年,这也确实是如今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国内市场中,经常见到很多明明是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的,但因为过一遍保税区,贴上国外品牌的标签就成为抢手货,白白让品牌端赚去溢价部分的事比比皆是。
这不仅造成的是我们优秀的制造企业无法赢得更多地利益而发展壮大,也会变相形成依赖国外品牌的消费习惯。
而且中国如今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我们不是没有能力造出物美价廉的平价高质的商品,但传统零售体系并没有给生产和需求之间提供匹配的通道,大量产能必须经由品牌商和层层渠道,才能呈现在用户面前。
这种中国中小新品牌的出现也能进一步解放用户需求,赋能国内的经济。
需求不仅仅取决于用户方面,也受价格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上万块的Iphone可能只有少部分人群需要,但如果它降价到3000,需求就会暴增。
而在“新品牌计划”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以低溢价,高性价比的姿态面世,一定程度会刺激内需。而对于自有品牌的消费一旦形成习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就势在必行。
万里长征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而所幸的是拼多多迈出的这一步收获颇丰。拼多多去年下半年栽下的一株树苗,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竟然成长出参天大树,未来是否能映射出一整片森林,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